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850章 普通到不正常

諸夏對於信仰歷來就是一個泛信的環境,什麼都能信奉,可是轉眼之間又可以不信了。

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一開始就是以“天子”為稱號,寓意是上天之子,代天行狩、牧民等等的意思。

到後面之後,天子逐漸甩開了老天,一代又一代的變革下來,天子被塑造成為了神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擁有封神的權力,更包括了宣告某位神靈為偽神的權力,甚至是能對神靈進行封殺。

縱觀世界各國的歷史,會發現也就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擁有封神和封殺神的權柄,相當多的國家反過來最高統治者是神靈來冊封,或是需要得到神靈的承認才能坐穩那張統治者的寶座。

羅馬自君士坦丁一世扶持基督教之後,又歷經了三個共治者的內戰,基督教為統治者進行加冕的儀式就傳承了下去。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羅馬唯一的奧古斯都,就是歷經了加冕的儀式,由此拉開了羅馬歷代奧古斯都必須接受加冕才算合法的繼位程式。

到後面這種風潮更是在整個歐羅巴盛行,哪個民族或是國家的統治者要是沒有歷經神靈加冕的儀式,就屬於是草頭王的那種,需要得到神靈的承認才算是名正言順成了必要的步驟。

“所以,大秦人根本就繞不開基督教。”蔡勉對羅馬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肯定地說:“從君士坦丁一世扶持基督教的開始,大秦人註定就離不開基督教了。”

必須要說的是,當前的基督教和現代的基督教,雖然是同一個名字,可是核心與教義是一再發生改變,行事作為和理想倒是保持著一致。

基督教被羅馬統治者扶持起來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是抱著“解放全人類”的想法。他們的解放可不是救苦救難,是讓所有的人類一起成為“主”的羔羊,從信仰的角度達到世界大同。

傳播信仰在很多時候比國家進行擴張可要兇猛得多,甚至可以說在血腥程度上更為嚴重。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基本上是以佔領對方疆土為目標,土地佔領下來,土地上的人不鬧事並不會被怎麼樣;宗教信仰之間的較量,土地當然是要獲得,強迫改信更是必然,遭到拒絕動輒獻祭,手段和花樣還多到嚇人,對於異教徒絕對不存在任何的仁慈。

“大秦與波斯就在進行關於信仰的戰爭。”王猛是一路從波斯薩珊到了羅馬這一邊,人在中東的時候可沒少看見血腥遺址或是親眼看到殺戮:“信仰的戰爭遠比國戰更加血腥,至少國戰對於戰敗者至少會留下小孩和婦孺。”

王猛說的對,現如今關於宗教的戰爭著實是太殘酷了,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見識到的墳場太多太多,規模最大的墳場屍骨超過三萬,得知那是信仰不同殺光了不分年齡的男人和女人。

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勝利的一方就是再喪心病狂也不會無差別地進行殺戮,相比起乾淨利索的殺戮更喜歡壓榨出剩餘價值,例如充為奴隸。

“猛有幸聽過天子的一些話。”王猛仔細回憶了一下,說道:“一神教相較於多神教的侵略性更強。一神教不會放棄對信仰的掠奪,他們的真理就是使信仰一致,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願意做任何事情。”

劉彥還有一點沒說的,一神教的信徒也遠比多神教的信徒偏執和瘋狂,要是拿雙方的信徒來比較,多神教信徒遠遠比一神教信徒溫和。

鬥阿關心的是:“他們會繼續挑釁?”

那是必然的事情,羅馬怎麼樣根本不是基督教最在乎的事情,基督教在乎的就是發起神戰。

漢國的天子是神明,還是活生生存在於世的神明,基督教從知道的那一刻起就註定產生敵意。

很簡單的道理,基督教一開始也是擁有活生生的在世神子,可惜的不是神明本身。後面神子歸於“主”的懷抱,人間只剩下了“主”的代言人。沒有什麼比俺們的神在天國,漢人的神卻在人間,此等“不公平”的事情了。

對於基督教來講,任何的其餘宗教都是敵人,知曉漢國的那一刻起,尤其是漢國的天子就是神,漢國理所當然就成為首要之敵。那麼就沒有比抱定將漢國天子收為麾下,或是將漢國天子掀翻落地,對基督教更有吸引力的事情了。

沒任何的口胡,自從中原王朝進入到歐羅巴人的視野,其餘的歐羅巴人對於中原王朝有什麼看法和想法是一回事,歐羅巴的那些一神教只有一個主張,那就是讓中原王朝的天子成為“自己人”,要是不能成為“自己人”就必須給予消滅。這種態度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續下去,矢志不渝到可能會延續直至天長地久。

有一件史實,歷史上的霓虹國(也稱腳盆雞),他們被黑船敲開國門之後,西方的宗教立刻就撲了上去,前仆後繼地要摧毀霓虹國的信仰體系,蠻幹不行就利誘,霓虹國想要與國際接軌,他們後面也的確一度達到了目標,問題是霓虹國發現自己掉進了天坑,及時地進行了改正。

歐羅巴的宗教當然也不會放過“我大清”,就是“我大清”與霓虹怎麼能一樣呢?在這麼一件事情上“我大清”可謂是頑抗到底,就是因為武力上的不足,導致非常多的作為方面成了愚昧博物館。其實要是“我大清”依然作為天朝上國,那就是另外的結果了。

歐羅巴從宗教信仰方面入侵東方是在隋唐就已經展開的事業,最成功的一次還站穩了腳跟,也就是“景教”。

“景教”是基督教聶斯脫裡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它在中原這一邊一度得到上層社會的接納,也發展了眾多的信徒,甚至在唐玄宗李隆基當政的時候,還發生過五位親王前往禮拜的盛會。

李隆基扶持“景教”並不是沒有得到回報,就是在這個時期“景教”進行了改革,例如引入諸夏先賢,等於是自己打破了一神教的界限。再來就是“安史之亂”期間的“景教”是站在朝廷這一邊,與之相對比的是一度興盛的佛教沒搞么蛾子就算慶幸,一直被李唐皇室扶持的道教則是做了純粹的看客。

理所當然的是,無論是“景教”還是哪個宗教,在諸夏這麼一片土地上是生是死,繁榮與衰敗,等等都是取決於朝廷有什麼看法,唐武宗發動的“滅佛”浪潮中,主要是針對佛教,問題是讓所有的宗教一起遭了殃,其中就包括“景教”被波及得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