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926章 論分封

改制的事情已經從君王到核心重臣都認可,沒有資格去參與商議的人就算是有什麼意見也得認了。

從三公九卿制度轉變到三省六部的制度,中下層官員其實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相反是上進的空間大大的增加,歡喜還來不及,不會有什麼意見。

制度改革受損的是核心高層。

文官沒有了一個一言九鼎的老大,丞相的職權被一分為三,同時御使大夫的職權也是被再次細化,其它大部門被拆分的情況就更多了。

軍方也不是沒有利益受損。

大將軍被定為一品,可是大將軍只有一人,是能夠從品階上壓制文官第一人了,可之前軍方的話語權本來就比文官系統大。

對軍方影響最大的是六部的建立,其中的吏部、兵部、戶部和工部就直接搶走了原屬於軍方的一些權利和資源,相對要命的是郡縣兵不再規劃在將軍府的管理之下,等於是將軍府編制下的常備軍不能再從郡縣兵系統隨意獲得兵源補充了。

將軍府現在是由武將完全說了算的部門,劉彥是將這個部門視作對外征伐的利器,兵部則是作為後世參謀部的存在,等於是將軍府負責打,兵部則是策劃戰爭。

桓溫已經知道自己將會任職兵部尚書的同時兼任將軍府中丞,他研究了很久發現兵部尚書和將軍府中丞的職權根本就是一個樣,差別就是將軍府中丞是部門裡的次官,兵部尚書則是一個獨立部門的老大。

“並未聽聞何人續任徵南將軍一職。”桓溫壓低聲音問謝安:“安石這邊呢?”

謝安在隨後同樣也會卸任徵西將軍一職,調任為戶部尚書,但不再兼任武職。

徵南將軍以及徵西將軍這兩個將軍職位在後面是會被空出來。

阿三大陸的戰爭將會由徵南中郎將負責。

不過,短期之內阿三大陸也不會爆發什麼大戰,徵南中郎將以其說是指揮阿三大陸的戰爭,不如說是監視周邊的國家,同時也監督各個侯國以及封領。

西域將會設立安西都護府,最高長官就是都護,負責清理殘餘之敵的同時,各類摩擦或者戰事也是由都護負責處理。

都護並不是什麼新發明的官職,西漢時期就已經設立,按照當時的定義是秩比二千石,也就是九卿之下的待遇,與國內的郡尉同級。

現如今漢國的都護,定品是從三品武將,比將軍一職低了半級,高於國內的郡尉,郡尉是定為四品。

“西邊未來是採取相對的守勢。”謝安不再負責對西征戰,卸任之前卻是留下了自己的方針,他相信中樞會採納那個方針:“匈尼特不敢惹怒大漢,大漢也需要時間來掃清不服殘餘。”

“司宏壯早早前往中南半島,履任平蠻校尉部校尉,就任徵南中郎將合情合理。”桓溫在這一件事情上為了避嫌並沒有出任何的力氣,他問道:“出任西域都護府都護者,何人?”

“李匡。”謝安同樣沒有舉薦李匡,一樣是為了避嫌:“安能順利光復西域,多得承基助力。”

那就是原本的兩個次官都頂了上去,算是一次計劃內的接班,代表著以往的一些政策至少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李壇和呂泰也在聊自己的事情。他們依然會是“徵”字級別的將軍,差別是李壇從徵北將軍轉任成為徵東將軍,原先是徵東將軍的呂泰則是就任徵北將軍一職。

級別不換,換了個頭銜,看似沒有變化,其實變化大得很。

那是劉彥一早就確認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名官員能夠永久地待在一個職位不動彈,不管武將還是文官都是,一般是同級的平調,像呂泰和李壇這種情況,各郡的郡守、郡丞以及各司、各曹也會進行調動,同時各縣也是如此。

調任是四年一次,並不是非調任不可,但最長連任不得超過三次,也就是在一個職位(地方)就職的最長年限為十二年。

元朔十三年會是很繁忙的一年,要不是出現了制度改革,一些前兩次沒有調任的官員都會在今年完成調動。

同時,元朔十三年也會是大考的一年。

軍方的哪一些將領接受任務有沒有完成,完成度又是怎麼樣,或是乾脆接了任務失敗,種種都會在今年進行核實,該增加功勳的自然是增加,該降級乃至於是丟官的也處理。

文官系統的考核則是針對少府全體人員以及郡縣一級,基本上就是各郡各縣來回撥動,在地方為官取得優異成績的官員則會調到中樞任職。

朝議還在繼續,正在說話的人是呂議。他剛才短暫介紹了阿三大陸的山川地理,又談到了當前對阿三大陸的治理。

漢軍攻滅了吉塔拿多和笈多王朝,兩國的土地自然是變成了漢土,可是不代表漢人就真的完全控制住了全部的地皮,很多區域其實是阿三各高種姓自治的現狀。

桓溫率軍征討阿三大陸的時候,不是絕對的鐵血政策,對於歸降的阿三採取了收編,一些行政區也是名義上歸屬漢土。

自治的阿三高種姓服從漢國的國策,但是保留了管理權,需要的是進行上貢。

從先秦到西漢和東漢,諸夏並沒有過羈糜政策,桓溫戰時可以對阿三高種姓委蛇委蛇,等待大局確定下來自然是沒有那種事了的。

“臣以為,既然彼土分封,自是由各侯主以及領主自決。”呂議不管是作為典客還是即將上任的禮部尚書,都是有資格和那個權利來進行建議:“此法附合先王之策。”

侯主自然是侯爵,加個“主”是因為有自己的侯國。

領主就更加顧名思義,侯爵以下的爵位沒資格建國,封地也只是封領,那麼自然就是領主。

將土地分封出去,誰的土地該是怎麼樣自然是由受到分封的人去自行決定。這個是模仿周王室分封的策略。

周王室一開始的分封遠比漢國這一次要殘酷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