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1021章 舉世攻漢(十二)

舉世攻漢呢,看似事情非常大,實際上也真的是大事件,但事情的發生還是會有一個順序。

各國先挑動奴隸暴亂,為的是讓漢帝國陷入內部動亂。

隨後,漢帝國的海外領地也是接二連三發生了受襲事件,有為了獲得火藥的襲擊,更多是趁駐軍沒有過高的防備進行打擊。

想要與一個國家爆發國戰,優先的選擇自然是挑動那個國家的內亂,哪怕是無法產生顛覆性,也必然使那個國家一時間難以將精力顧及外部。

沒有處理完內部的動盪之前,國家更是難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對外。

或許在處理內部動盪期間,國家還會引發更大的內部危急,等於是外部勢力用最微小的代價,儘可能地在博取最大的利益。

距離舞陽縣首次發生奴隸暴亂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一處又一處的奴隸暴動的確讓漢帝國產生了不小的損失。

奴隸本身就是漢帝國的財產,每死掉一個奴隸就等於是損失了一部分財產,奴隸的暴動還對地方產生了破壞,再來是正在進行的工程被迫停止下來。

“兩個月,有統計的損失是,折損了三十萬以上的奴隸,造成的財產損失不低於四萬萬錢。”紀昌看上去頗為憔悴:“主要是奴隸暴亂的地點不是工地就是作坊、工廠,才有那麼高的財產損失。”

都是暴亂了,奴隸沒可能不去進行破壞,幾乎是逮住什麼就破壞什麼,能放火也不會有所顧忌。

各地駐軍鎮壓的效率其實並不算慢,便是最慢也會在當天就開拔抵達,就是軍隊到了並不等於奴隸的破壞停止下來,後續的交戰還會再造成破壞。

四萬萬錢就是四十萬金幣。

漢帝國是一千枚五銖錢兌換一枚銀幣,十枚銀幣兌換一枚金幣。

看五銖錢的損失挺多,換成了金幣,一看也就不是那麼肉疼了。

財產損失什麼的劉彥並不在意,漢帝國每年的各項稅收總合起來,最低的時候都超過三百萬枚金幣,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七百萬枚金幣。

因為稅收利好的關係,商業的稅額貢獻佔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勳貴上繳佔了百分之十五左右,除了農業稅的百分之八,剩下的就是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

劉彥私下裡有計算了一下,僅是少府的商業行為又佔了總稅額百分之四十五里面的六成。

漢帝國的稅並不是一刀切,有針對奢侈品徵收高額稅收,也就是奢侈稅。

例如翡翠的交易,每達成一項交易,需要交納的稅額是農業稅的四百倍。

交的稅是那麼些,能夠產生的利潤肯定是要比交的稅多,漢帝國每年能收到幾百萬枚金幣的稅收,那麼商業的達成額度必然是超過數千萬枚金幣,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破億。

對於財產損失,劉彥在意的是被破壞之後,多少時間之內才能重新恢復。他對官方的損失比民間的損失更多,其實是抱著一種高興的態度。

官方損失了也就損失了,民間的個人有所損失,說不定會斷了某個家庭的生計,甚至是影響到的是數十上百或更多的家庭。

損失掉之後肯定是要重建,官方的重建必然是會拉動內需的增加。在沒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官方設施前提下,被破壞又重建對民間其實是產生利好訊息。

“百姓對於發生的事情是什麼態度?”劉彥異常重視這個:“有進行輿論調查嗎?”

紀昌怎麼可能會忽視這一方面,答道:“抽樣對關中的百姓進行調查,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恐慌,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是抱著憤慨的態度。”

漢人重新翻身做主也就是近十來年的事情,作為家中的主事者,幾乎全部有歷經過胡虜肆虐的歲月。對於他們來講,今年發生的動亂其實就是小事,真沒有產生什麼心理恐慌。

“陛下。”紀昌覺得有必要說個好訊息:“各地奴隸暴亂,駐軍沒有抵達之前,多地的百姓是自發參與鎮壓。一些地方沒有等到軍隊抵達,暴亂的奴隸已經被鎮壓下去。”

漢帝國一直在執行“兩季軍訓”,每一年的夏季和冬季,各地方都會召集男女青壯進行軍訓。

在漢帝國,百姓持有武器是一件極度正常的事情。

一些來漢帝國的異邦人士,一度懷疑自己來到的是一座大兵營,納悶漢人為什麼身上至少都有一把匕首,腰間懸劍或刀更是常態。

漢帝國禁止民間持有的武器型別,主要是強弓和弩,對於近戰兵器相反是鼓勵百姓購置。對甲冑的禁止要嚴格一些,百姓要是有一副甲冑沒什麼,可要是擁有幾副甲冑則屬於犯事。

事實上也就是那樣,每年都有“兩季軍訓”,再去禁止百姓持有武器,那不是自相矛盾嗎?

“百姓……”劉彥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擔憂,問道:“傷亡大嗎?”

兩個月的奴隸暴亂中,軍隊的傷亡僅是千人不到,大多數還是並不重的傷勢。

自發參與鎮壓的百姓,人人有武器,卻不是人人都有甲冑,有甲冑也比不上軍方,傷亡要比軍隊嚴重一些,有統計的資料是戰死了一千零一十七人,輕重傷人員八千餘人。

“戰死者,以國戰陣亡待遇。”劉彥對百姓的血性自然是感到欣慰:“大漢人人敢戰,舉世攻漢又何足道哉。”

紀昌卻是不鼓勵百姓私自參戰,他認為上戰場是軍隊的本份,要是百姓被徵召入伍自然沒有什麼,沒有被徵召的百姓的責任是在後方進行生產。

看待什麼都會有兩面性,百姓自發參戰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他們擁有更好的組織,一些傷亡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陛下。”紀昌微微蹙著眉頭,說道:“尚書令提議大漢全國進入戰爭狀態,臣以為為時過早。”

所謂的全國進入戰爭狀態,不是說每個人都踏上戰場去拼殺,是開始大量徵召兵源,同時生產體系也開始以生產軍方物資為主。

當了數年丞相的紀昌萬般清楚一點,真要是舉國進入到戰爭狀態,那麼之前兩年乾的事情就等於白搭,同時對國家的經濟規劃也必然會變得畸形。

目前的漢帝國是有些生產依靠機械了,只是大部分的生產其實還是依靠雙手,真的開始動員,軍隊的數量會猛增,代表的是民間的青壯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