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入慕之賓 入慕之賓 第218節

這塞外之地,對於中原之人而言確實陌生,若有纈羅等人隨行,可大為穩妥。

“如此,”我說,“多謝王女。”

“可當前有一件事,頗為緊要。”纈羅道,“皇帝陛下和徐將軍帶來的人馬,足有五千之眾。這小小的鄂拉部,只怕是供養不起的。妾今日觀察天氣,白毛天要來了。那是比先前更加惡劣的風雪,便是久居塞外的戎人,遭遇上了也難捱。要護皇帝陛下和大軍周全,唯有回王庭去。”

這話出來,杜婈和韓之孝的面色皆變了百年。

我等一行人折騰這麼久來到此處,卻要折返回去,等於白忙一場。這倒是其次,要緊的是韓之孝。他不辭而別,從王庭裡出走,若回去,只怕要面對王庭的詰問甚至發難。那才是真正的前途未卜。

“倒也不必去王庭。”一直沒說話的徐鼎忽而道,“我等可往南走。”

“往南?”我訝然。

“正是。”徐鼎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塊布帛,展開之後,只見是一張輿圖。

杜婈看著,亦是訝然,不由道:“這不就是我在平朔城時親自勘誤新制的那份輿圖?”

“此圖,陛下令臣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這一路來,臣繼續根據所見,在圖上標示北戎各處地點及道路,已趨完善。”徐鼎說著,指了指圖上,道,“此乃王庭,此乃鄂拉部,我等所在之地,距平朔城足有千餘里。若原路返回,道路遙遠不說,更兼氣候惡劣,殊為難行。”

說罷,他話鋒一轉,往南方指了指:“可我等若往南而去,行六百里,便可到達石虎城。”

我怔住,忙湊過去,將那輿圖仔細檢視。

這圖上,雖看不出真正的距離,可石虎城的位置,確實要比平朔城近得多。

石虎城,曾經十分有名。相傳它始建於漢時,是大軍討伐匈奴時在中途建立的屯糧之所。它依山而建,易守難攻,因最高處有一塊形似猛虎的岩石而得名。

也是因得其位置甚好,和平之時,石虎城因貿易而繁盛,成為一方大城;戰亂之時,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它幾經興廢,仍舊屹立。不過自先帝北伐被俘,石虎城也落入了北戎的手中。

“此番與北戎和談,前提之一,就是北戎歸還石虎城。”徐鼎道,“北戎雖不願意,可為促成此事,終是讓步。就在陛下到達平朔城和談之時,我朝邊將已經收回石虎城。當下,城中駐守的正是我朝兵馬。我等往石虎城去,一來風雪興許可小一些,二來即便被風雪所困,石虎城中的糧草也足夠供養五千兵馬。三來,那畢竟是我朝的地盤,陛下到了那裡,也可安穩。”

我沉吟片刻,看向韓之孝。

“先生之意如何?”我問。

韓之孝在北戎已久,知道的底細,比我多得多。

他想了想,頷首道:“歸還石虎城之事,在下是知道的,當下,已在中原手中。其餘道理,確如徐將軍所言。當下之勢,我等往石虎城去,乃最為妥帖。”

我又看向纈羅。

“王女之意如何?”

纈羅看了徐鼎一眼,微笑道:“既然太上皇后已經定下了主意,妾又豈有那不從之理。”

我說:“可聖上方才交給了王女許多俘虜,這些人,王女打算如何處置?”

“俘虜?”纈羅淡淡道,“什麼俘虜。”

——

半夜裡,又下了一場雪。

第二天天亮之後,營地內外白茫茫一片,將昨夜的狼藉都掩蓋一空。

幾百具屍首堆在營地外,小山一樣,就算蓋了一層雪也讓人無法忽視。

已經有人在上面灑了油,鋪上柴草,用火把點火。天寒地凍,點火不易,許久才見得一點火苗。

纈羅將裝著大王子首級的盒子用布裹了,就係在她自己的馬鞍上。

杜婈望著遠處的屍堆,皺眉對纈羅道:“你將他們都殺了?這些可也都是回紇人。”

纈羅冷冷道:“他們來殺妾的時候,可想過妾是回紇人?若放了他們,國中的那些亂臣賊子可不會覺得妾仁慈,且下次還敢,女史信不信?”

杜婈不說話。

景璘是騎馬來的,如今他身體如此,自不可再騎馬。

我將自己的馬車讓出來,將景璘安置在裡面。

景璘昨夜一直低燒,早晨時服了藥,好轉了些。

我給他蓋上厚厚的褥子,見他安穩了,正要離開。突然,袖子被扯住。

回頭,他不知道何時睜開了眼睛,盯著我,聲音低啞:“你去何處?”

第三百二十三章 石虎城(上)

那張臉,仍舊蒼白,看上去比從前消瘦,顯得眼窩有些深。

我無奈,道:“我不走。這馬車小,你一個人躺著舒服些。我騎馬跟在邊上。”

景璘仍不放開,眼睛朝外頭望了望:“這是要把朕帶去何處?”

“去石虎城。”我說,“那裡有糧草,道路也近,如今又在中原手中。大風雪要來了,要趁早趕到那裡。陛下先前都在昏睡,故而不曾稟報。”

景璘“嗯”一聲。

我說:“陛下無異議麼?”

“你的主意不會錯。”景璘無所謂,“你去何處,朕就去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