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53節

至於其他的動作則沒有了,主要是他現在一身泥漿,也不太方便。

“葉子,我們回來了。”劉康民見此倒沒介意,而是伸手拍拍他的肩膀。

也因這個動作劉康民察覺有些不對勁,一個月沒見面,葉子是不是又漲高了一點。

劉康民的身高不算低,也有一米七出頭,之前和況葉的身高也差不了多少,但現在他明顯感覺出來了差距。

“葉子,你是不是又高了。”發覺這一點,劉康民直接問道。

“是在漲,但一個月也差別也不大吧?”況葉對於自己的身體情況也很清楚,但單獨居住這段時間,變化應該不大呀。

劉康民的表情,像是他這一個月漲了不少一樣。

“是要比之前高了點。”此時簡修文也靠近況葉身邊,嘗試對比了一下。

簡修文要比劉康民高一點,也比況葉高一點,一個月未見,兩人的身高已經差不多。

況葉也察覺到他如今和簡修文差不多高,那他現在的身高差不多應該有一米七五左右了。

至於劉康民為何這般敏銳,也可能是一個月沒見的原因。

對於身高這件事況葉沒有糾結太久,轉而問起簡修文兩人這一個月探親期間的見聞。

兩人變講起這一個月期間的趣事,一路上的氣氛也相當的和諧。

經過倉庫的時候,況葉把工具還回去耽擱了一會兒,後續三人繼續回住處。

回到住處後,簡修文兩人整理帶回來的包裹的時候,況葉在廚房中燒水。

其中一大部分是他自己用來洗漱的,下田後渾身都是泥,之前只是簡單的清潔,回來後用熱水洗一遍,在換上乾淨的衣物,整個人都舒服不少。

少部分是簡修文他們打掃房間用的,他們的房間一個月沒有住人,灰塵積了不少得好好收拾一下。

整理完這一切後,三人才開始準備今天的晚飯。

晚飯比平時豐富些,主要是簡修文兩人拿出了家鄉的特產,作為晚上的添菜。

在吃飯的時候閒聊的時候,況葉問了一句之前在縣城遇到的那名知青。

況葉記得那位好像叫齊鳴海,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和簡修文兩人一起回來的。

聽到齊鳴海的名字,飯桌上的氣氛凝滯了一下,不過這氣氛很快就消散開。

簡修文和劉康民,對視一眼,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

“齊鳴海前段時間被單位接收,也就沒跟著一起回來。”對於齊鳴海的事,簡修文和劉康民都聽說了。

兩人也想回城,但他們沒有這方面的門路,聽到齊鳴海回城的事,心中也相當的複雜,羨慕中帶著點不甘。

但他們也知道這不容易,這段時間也調整好了心情。

只不過心中難免有點惆悵,不過如今倒是能平靜的說出這件事。

“啊?那是件好事。”聽聞此事,況葉先是有些疑惑,不過很快反應過來。

他知道知青下鄉,還得持續到七十年代後期,倒是覺得能提前回城也倒是一件幸事。

幾年之後的知青下鄉人數會驟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知青在農村的生活狀況並不好,直到七一年後,政策規定開始在知青中招工、招生、徵兵,知青們才看到些回城的希望。

而高考恢復更是掀起了更大的希望。

自從成為知青,況葉就努力回想之前所瞭解的有關資訊,甚至翻閱了歷史課本,才回想起這麼點有關的記載。

而這個世界具體的走向,和他原本的時空是否一致,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好。

不過怎麼說,齊鳴海能在這個時候回去,都算是幸事。

“嗯,是好事。不過下一批知青應該不久後就要到了。”劉康民聊起另外的一件事。

“我們回來的時候,城裡已經開始知青報名了,新的知青應該和我和康民的下鄉時間差不多。”簡修文想起他們還在家的時候,就有不少街坊鄰居來和他們打聽下鄉的事。

新一批的知青即將下鄉,有些擔心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都想從他們這打聽一下農村的生活。

這樣也算是為之後做些準備。

“新的知青,也不知道九大隊這邊會不會有?”況葉聽到這個小訊息,就開口說了一句。

他和簡修文兩人的下鄉時間不太一樣,是去年初秋的時節。

其實一般知青下鄉,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而他這一次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六三年下半年的時候,有領導層在各高校進行了宣講,為了響應號召,在秋季又有了一批新的下鄉知青。

其實如今下鄉的人不算多,九大隊這邊今年不一定會有新的知青。

“這個就只有問大隊長了,如果有新知青的話,大隊長這邊會提前收到通知。”劉康民回了一句。

去年況葉抵達九大隊之前,大隊長陳慶國這邊就收到了通知,他和簡修文才能提前準備好屋子和床鋪這些。

當然他們也只是幫忙,像木架床這些都是隊裡提供的。

“嗯,到時候如果有新知青的話,不知道我們這夠不夠住。”想到新知青,況葉還不由的思考了一下他們這裡的住房問題。

其實他和簡修文、劉康民三人,目前住的這座房屋,對於三人來說還是比較寬敞的。

隊裡其他的人家,住所不一定有他們寬裕,當然他們這座破舊程度也算是隊上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