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69節

其他的知青也一樣,結伴而行的人,早早的就聯絡過了。

“那就好,其實能給的建議不多,畢竟我上次探親回去已經是六年前了,有很多東西都和現在不一樣。”知道兩人已經聯絡好了結伴同行的人,況葉點頭。

兩人這麼早就聯絡好了人,說明她們為此也準備了不少,其實很多事應該也考慮到了。

這幾年的變化應該不小,他能給的建議也不多。

“我和靜靜還是有些擔心,能多一些況葉哥的建議,也儘量能周全些,還是麻煩你給我們說說吧。”姜雨並沒有放棄,能多取點經也能讓心裡更安定一些。

“行吧,我這邊也說說。我記得你們這一批知青不少,今年探親回去的人應該不少,到時候車況應該非常的擁擠,這個你們得做好準備。

提前把票訂好,還有行李的話儘量精簡些吧,太多了上車困難不說,還得花費更多的精力看顧。”

見此,況葉也就提了一個建議。

這個時代的長途交通,大部分都得坐火車。

姜雨和朱靜,一個家在斗城,一個在錦城。回去的話,都得去觀市乘坐火車。

而這個時代的火車,況葉是深有感觸。

回潭城的時候,正值春節的前夕,乘車的旅客非常的多,幸而提前買好了票,要不然一天兩夜的時間,在車上沒有座位,擠在走廊過道中,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特別是晚上休息的時候,很多無座位的旅客,都是擠在犄角旮旯找個能睡覺的地方。

他記得當時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有人睡覺,過道中更是擠著相互依靠的乘客,想要上個廁所都得“翻山越嶺”驚動一大片人。

而這次回城探親的知青肯定不少,比起他那個時候要多太多,火車上的擁擠程度必然跟上一層樓。

“嗯,我和靜靜記下了,況葉哥還有需要注意的嗎?”姜雨和朱靜點頭。

提前買票這事她們是有準備,但精簡行李這事倒是沒怎麼考慮過。就算插隊的生活有些困苦,但回家的時候,她們還是想帶些禮物回家,再加上路上要用到的東西,以及一些換洗的衣物等,到時候行李應該不少。

有了況葉的提醒,兩人也想起和她們同一批下鄉的知青總人數不少。

這個具體的數字,在七零年的時候有相關的報道,僅僅六九年,全國下鄉的知青就接近三百萬人。

要是在加上前邊的老知青,這人數還要更多。

有機會回家探親,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錯過的,到時候乘坐火車的人必然不少,的確需要考慮行李的問題。

看著兩人望向自己的目光,況葉也思考了一下,在結合自身的經驗,給出了幾個小小的建議。

比如這途中的口糧準備、轉成間的休息地點選擇、不要和同伴走散、時刻注意自身安全問題等等。

對於他的建議,姜雨和朱靜也頻頻點頭。

她們其實出遠門也只有當初下鄉的那一次,當年大串連的時候因為家中管束,並沒有跟著去外面見識。

所以經驗不多,這次探親假要經歷這麼遠的路途,兩人心中的忐忑不少,況葉給出的建議,也能幫助她們建立些信心。

就在交談間,隊伍也在不斷的前進,最終也輪到了況葉。

七一年的糧食產量,相比七零年要少一成,主要是秋糧因為七月底那場自然災害減產了不少。

不過好在有蜜薯產量的支撐,隊員們領到的口糧還是夠每人三百六十斤的基礎。

況葉去年有三個月的時間沒上工,按照他上工獲得的工分來算的話,是領不夠這三百六十斤的口糧的。

為此,他還是和去年一樣,用藥品兌換了一些公分,補齊了這之間的差額。

但兌換的工分這事有限制,今年他領到的口糧還是隻有三百六十斤出頭,其中紅薯更是佔據了不少的分量。

領到口糧後,花了些時間運回去並儲藏好,時間也才十點左右。

第181章

儲存好自己的口糧後, 況葉挑著空出來的籮筐再次出門。

同為知青,有時候他也會給周光旭他們搭把手。

住在知青宿舍的五人,今天要把他們分配到的口糧運回知青宿舍,得費不少勁。

五個知青, 按照最基礎的三百六十斤口糧計算的話, 加起來就有一千八百斤。

更何況, 周光旭幾人, 除了今年下鄉的王月蘭和羅佳只有三百六十斤的基礎口糧, 另外的三人都要比這多。

而今年的口糧中,紅薯的佔比不小, 按照5:1換算下來,這分量就更是不輕。

五人實際要搬運的糧食總重量,大約有三千多斤。

所以趁著還有些空閒時間,況葉準備去搭把手。

走到二小隊的倉庫位置,他很快就找到周光旭幾人, 此時他們已經把小麥、玉米等糧食運送回了知青宿舍,現在正在窯窖旁邊運紅薯。

有況葉的幫忙,跑了兩趟就幾人的紅薯就被全部運回知青宿舍。

關於窖藏紅薯,周光旭他們經過前兩年的討教,如今也有了經驗, 土窖也早早的準備好了。

等到他們把紅薯窖藏好,況葉看了一下時間,也才十一點出頭。

周光旭幾人為答謝他的幫忙, 以及平時的照顧,極力留他在知青宿舍吃了頓午飯。

等到午飯結束後, 況葉幾人閒聊了一會兒就提出了告辭,下午他還得去公社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