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靈魂吸食 第100章 春生秋殺;去彼取此(四)

“是這樣的,這‘春生村’裡,沒有人養狗,就連貓也沒有;大家都說有‘河神老爺’庇佑,不需要有狗看家,更沒有老鼠禍害。”張弼立即解釋道。

“哦,那還真奇特。”秦子武皺眉道。

“語荏姑娘,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轉頭看著秦語荏說道。

鍾劍等也都好奇地看著秦語荏,他們此刻也知道:這秦語荏早就現觀中石臺的不同尋常之處,只是箇中祥委他們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他們也知道這秦語荏並不是大羅神仙,也不是諸葛孔明,恐怕也不能料定天下事。

“語荏,想必你也好奇湖底的情形,你看看能不能讓我們下去一探究竟。”鍾劍也好言勸道。

秦語荏點了點頭,然後雙臂微曲,雙手在胸前交叉,對著那湖面分開兩側;然後眾人只見那湖水慢慢向兩邊散開,形成兩道水牆,一條丈寬的水道直至湖底。但湖底依然較深,眾人只能看見一個青褐色的巨大物體在扭動著。

然後,秦語荏走上前去。眾人只見她步履輕盈,而且竟然像踩著樓梯一般,一步步往下走去。

“這是‘空氣凝結而成的樓梯’,大家相互攙扶著,慢慢往下走吧。”?對著周圍人說道,然後他也一馬當先,緊跟著秦語荏往下走去。

鍾劍和秦嵲互相看了一眼,便也跟了上去。然後是徐萍拉著秦蓮,秦蓮拉著秦霜;最後,何弊扶著何芒,旁邊緊挨著張祼父子,秦子武在最外側,也都慢慢往下走去。

眾人行走在‘空氣結成的樓梯上’,不免都有一些膽戰心驚。尤其秦蓮和何芒二人,年輕識淺,並未有攀高的經驗,不免緊握著周圍人的手臂;張祼父子經常爬山採藥,稍微好一點,但他們此刻也是對周圍一切十分震驚,更對這秦語荏如‘鬼神’一般的能力暗暗吃驚。

往湖底越走越近,頭上的光芒也緊跟著越照越清;待接近湖底,果然看清那青色的巨大物體,竟然真的是一條青蟒,足有笆斗般直徑;一顆碩大的腦袋足有成年人身長,半米寬,最為奇特的是那青蟒頭頂居然還有一個紅色的冠,磨盤大小,像一個粉色的肉球,還在不停跳動著。

【笆斗:一種用柳條(楊條)編織而成的農用盛器,底部半球形,在古代被用作計量工具和計量單位,直徑約成年人雙臂合抱。笆斗在農家日常生活中用途廣泛,根據不同的容量大小和用途,有多種不同的稱呼,如“栲栳”、“拎笆”、“四升斗”等。笆斗不僅是農家日常勞作中的重要工具,還是女兒出嫁時的必備嫁妝,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眾人在那大青蟒頭頂兩米高的地方停下腳步,看著那青蟒不斷地扭動著頭顱,嘴裡黑色的蛇信子不斷地吐出吐進;眾人臉上不免都露出驚異和懼意。

“?前輩,這。。。?”鍾劍皺眉道。

“你不是飽讀詩書嗎?古代有沒有關於‘蟒蛇’的記載?”?轉頭笑道。

鍾劍皺了皺眉:“您這是想考完啊?據我所知,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中有關於大蟒蛇的描述。書中提到,蟒蛇開口廣尺餘,可見其體型之龐大。

此外,在唐代的文獻中,也有關於大蟒蛇的記載。例如,唐段成的《酉陽雜俎》一書中,描述了蟒蛇長十丈,能夠吞食鹿類動物,吞食後需要繞樹才能將骨頭排出。而唐劉詢的《嶺表錄異》則更為詳盡地描述了蟒蛇捕食鹿的過程,包括其如何銜住鹿、自尾而吞以及最終消化鹿骨的場景。”

秦嵲也補充道:“在《山海經》這部古代地理志怪著作中,描述了一種體型龐大的蟒蛇。據記載,這種蟒蛇體長驚人,能夠吞吃活的大象,入腹三年方才排出大象的骨頭。”

“行了,行了。你們倆還真的是‘書生氣十足’,都這時候了,還在比拼文學功底?”何弊插嘴道,然後對著?說道:“我想,?先生一定有其他意思吧?”

?回頭看著幾人,點了點頭:“鍾劍和秦嵲說的都很好,但都只說出了‘蟒蛇’的巨大;我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那‘蛇冠’的不同尋常之處。”

“蛇冠?”其餘人也都詫異道。

?繼續解釋道:

“嗯,蛇冠,指的是蛇頭上類似雞冠一樣的構造。雖然並未真的在古籍中有過確切記載,但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和傳說中,蛇冠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神秘色彩。例如,在一些傳說中,蛇冠是蛇成精、變龍的重要標誌,最終會變為龍的角。

此外,在天竺國古老的神話中,蛇王那迦的形象也表現為人頭蛇身,並戴有蛇冠。”

“那?先生,您的意思,這是一條會‘變化成龍’的蛇。”何弊睜大眼睛道。

?搖了搖頭:“這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這‘蛇冠’還代表了另一層意義,那就是‘涅盤重生’。”

“鳳凰涅盤?”鍾劍和秦嵲異口同聲道。

【涅盤重生:詞語,意為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後獲得重生,並在重生中達到昇華。它源自古代佛教關於生命迴圈和脫生死的理念,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象徵,寓意著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

在佛教中,“涅盤”原意是指從痛苦中解脫,或肉體消失後生命進入更高一個境界。在漢傳佛教中,涅盤的中文意譯是圓寂,常用於代指僧尼去世。而“重生”則象徵著在經歷重大變革或困難後,以全新的面貌或狀態再次出現。】

【鳳凰涅盤:鳳凰涅盤是一個古老而深具象徵意義的傳說,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這個傳說講述了鳳凰在生命的盡頭,透過集香木自焚,從死灰中復生,從而得到永恆的生命和更加鮮美的羽毛。這個過程不僅象徵著生命的迴圈和再生,也代表著一種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精神。

在佛教故事中,鳳凰涅盤的概念被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記載,保護神毗溼奴點燃熊熊烈焰,垂死的鳳凰投入火中,燃為灰燼,再從灰燼中重生,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這個過程寓意著從痛苦和死亡中解脫出來,達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鳳凰涅盤的故事在中國文化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常常被用來比喻一個人在經歷了巨大的困難和挫折後,透過自我反思和努力,實現了精神和心靈的重生。這種重生不僅意味著外在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成長和昇華。

此外,鳳凰涅盤也被視為一種對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讚美。鳳凰在烈火中焚燒自己,然後從灰燼中重生,這個過程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創造力。它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勇敢地面對,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實現自我越和重生。】

“差不多吧,我也只是一種感覺,但我真的覺得有一種‘新生命’的重生之意。”?轉頭緊盯著那‘蛇冠’,繼續說道。

然後眾人再次緊盯著那蛇冠的變化,只見那蛇冠越通紅,而且裡面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蠕動;青蟒的腦袋晃動也越強烈。。

“難道真的會‘幻化成龍’嗎?”眾人心中都升起異樣感。

然後,眾人只見秦語荏一襲白衣,竟然慢慢走近那青蟒的碩大蛇頭。不免都出驚呼:

“語荏。。你。。”

“語荏小姐,你要幹嘛?”

?好像看懂了什麼,立即一個手勢道:“大家勿聒噪,咱們拭目以待。”

只見那秦語荏走近大蛇腦袋,用手貼近蛇頭;大蛇看見她,似乎也不懼怕;片刻之後,只見秦語荏點了點頭,然後凌空走到那‘蛇冠’處,右手蘭花指翹起,竟然在食指處慢慢匯聚成一道水刀,對著那‘血紅蛇冠’就是一劃而下;然後只見,大量血紅色的液體包裹著一個赤裸人體流了出來。。。

【熵增原理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是由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熵(entropy)是一個用於度量系統“內在混亂程度”或“無效能量”的概念。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從原來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過程中,熵總是增加。這一原理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核心內容,也是自然界中各種自過程不可逆性的重要體現。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物理學的重要定律,其基本內容是:在任何孤立的系統中,熱量不會自地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是相反的,熱量總是會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同時熵(描述系統無序程度的物理量)永遠不會減少。這一定律指出了自然界中的過程是不可逆的,無論是化學反應、熱傳導還是機械運動等。

另外,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多種表述方式,如約瑟夫·默林定律、比爾·溫斯頓定律、熵定律、熵總量定律、熱力學無條件定律以及泰勒定律等,它們從不同角度強調了熵增和不可逆性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