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兩百七十章 十年

一年之計於立春開始,大朝會之日,近一兩年的紛擾終於落下帷幕。

“查文信侯開府執政呂不韋,涉嫪毐罪案,既違國法,又背臣德,終使秦國蒙羞致亂。”

“業經大朝公議,罷黜呂不韋相邦職,得留文信侯爵,遷洛陽封地以為晚居。書令之下,許呂不韋居咸陽旬日,一應善後事畢,著即離國。”

次日一早,這則文書便是由少府令趙高帶入文信候府,不多時,訊息傳蕩,整個秦廷上下為之沉默,對於這個結果,許多人都已經預料到。

只是想不到來的竟然會是這麼快,來的這麼出人意料。而且,這突如其來的令書對於如今咸陽內的諸多秦吏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誰也不知道,秦王政是否會將對於文信候呂不韋的怒火落在他們身上,是否會將近日來親文信候的諸多官吏給予清理。

一時間,咸陽西城區域之內,前兩日還賓客雲集、人滿為患的文信候府為之鞍馬冷落,蕭條無盡,一輛輛馬車從文信候前路過,都度飛快,免得被別人以為和文信候府有交織。

“文信侯若想待冬時徹底離去離國,李斯或可一試,請秦王允准。”

第三日,河渠丞李斯再次來到文信候府,踏過院落,不知為何,這先前自己曾覺熱鬧非凡的區域此刻異常的蒼涼與空曠。

立春雖至,但寒日寒風未曾散去,正廳之內,文信候呂不韋一個人靜靜的端坐在上,看著倏忽之間形同枯槁的呂不韋,李斯為之默然。

“不須關照,三日之內,老夫就離開咸陽。”

看著李斯的出現,呂不韋搖頭淡淡一笑。

“即如此,今日,李斯就要返回涇水河渠了,此次一別,不知道何時能夠再見文信候,提攜之恩,李斯未敢相忘。”

無論如何,文信候呂不韋幫助自己甚多,對方有如此下場,非為爭鬥,而是大勢,如今秦國一天下大勢,《呂氏春秋》之法雖可行,但尚早。

再次拱手一禮,沉聲而道。

“既然你要返回河渠,那就轉告鄭國一言:專一富秦,毋生他念,罪亦可功。”

呂不韋那此刻略有呆滯的目光中,光芒為之閃爍,再次輕聲而道。

“這……,是!”

聞此語,李斯神情先是一怔,而後心思靈巧,似乎想到了什麼,不由得又是沉默,輕吟數息,為之頷。

“你且去吧。”

語落,呂不韋自顧的起身,走出廳外,感受著外界的蕭瑟寒風,一步踏出,沒有回頭,向著那廣闊無比的庭院內的行進。

李斯對著呂不韋的背影深深一躬,匆忙離去,趕赴涇水河渠,以期秦川治水早日功成。

三日後,文信候呂不韋坐一架馬車,左右數匹駿馬牽引,侍者相隨,孤零零的向著洛陽行去,咸陽城內,一道道目光看過去,意味複雜無比。

六日之後,呂不韋抵達洛陽,意料不到的是,早已辭官的剛成君蔡澤帶著大群賓客迎到了三十里之外。賓客中既有六國使臣,也有昔日結識的山東商賈,更有慕名而來的遊學士子。

其間更是有自己在咸陽中遣散的成百上千之門客,一起簇擁著呂不韋聲勢浩蕩地進了洛陽王城的封地府邸。對於此,剛成君興奮不已,一眾門客更是興奮不已,早已經預備好了六百餘案的盛大宴席,為其接風。

席間,山東六國使臣紛紛邀呂不韋到本國就任相邦之職。趁著酒意,各色賓客們紛紛嘲笑秦國,說老秦原本蠻戎,今日卻做假聖人,竟將一件風流妙曼之事坐了文信侯罪名,當真斯文掃地也!

六國特使們一時興起,爭相敘說本國權臣與王后曾經有過的妙事樂事,你說他補,紛紛舉證,爭執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敢請列位特使轉稟貴國君上:呂不韋事秦二十餘年,對秦執一不二。今日解職而回,亦當為秦國繼續籌劃,決然無意赴他國任相。老夫此心,上天可鑑。”

明亮的燈火交織映襯之下,呂不韋身軀而起,言之鑿鑿,山東使臣們大顯難堪,一時沒了話說。

雖則如此,在蔡澤與一班名士的鼎力斡旋下,大宴還是堂皇風光地持續了整整三日。賓客流水般進出,名目不清的賀禮堆得小山也似,樂得老蔡澤連呼快哉快哉。

******

“文信候,別來無恙乎?”

連續三天的酒宴持續,於如今的呂不韋來說,已經有些扛不住了,明月高懸,走出咸陽之後,看似離開中心,但一顆心卻始終沒有任何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