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四十二章 《王霸》

“小聖賢莊內,師尊不問太多之事,張蒼亦是如此。”

於此問,張蒼搖搖頭,整個儒家小聖賢莊內部,孟軻一脈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師尊數十年來雖然名聲顯赫,但在儒家之內,也僅僅是輩分高些,其它權利不顯。

連帶著師尊麾下的諸多弟子都是如此,若是論才學,論道理,韓非、李斯兩位師兄絲毫不亞於伏念,奈何正統為上,禮儀為上。

“哈哈,在我看來,你師荀況乃是儒家數百年來僅次於孔丘、孟軻之人,其人修為雖不顯,但一身道理,一身理念,均是不俗。”

“百年來,自從儒家孟軻消失不見後,你師出任稷下學宮三次大祭酒可見一斑,其一身道理,更合入世,韓非、李斯皆是印證。”

“今日,你選擇秦廷,它日,未必沒有機會將荀況之道理揚光大,說起來,比起李斯,韓非之舉我更為好奇,都言韓非之才百倍於李斯,但其所作為你如何看?”

歲月長河中,傳承亙古的儒家一脈中,唯有荀況直追孔丘與孟軻,其餘之人不顯,韓非、李斯、張蒼、6賈等人名留史冊,其餘之人皆不顯。

道理之強弱,之精妙,自有歲月給予評判,再次提及韓非與李斯,自從韓非兩上《強韓書》後,雖均被韓王駁斥,但其新政卻有推行。

“韓非師兄家國所累,大周以來,宗法體系不斷,韓國為當世戰國,韓非為韓國公子,才留韓國,那是其血脈的枷鎖。”

“百年前,申不害相韓,術治橫行,雖強韓一時,也為韓國留下頗大的麻煩,師尊曾在《王霸》一篇中有言: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韓國術治根深,此其之害也,若給予韓非師兄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或可一換新顏,但如今已經沒有時間了。”

張蒼沉吟數息,而後拱手一禮,朗聲之言落下,比起韓非,李斯為上蔡吏員之家,身上無枷鎖,當可隨意抉擇,一展所學。

而韓非師兄身負大任,縱然知曉最佳選擇,亦是無奈,從其兩上《強韓書》均失敗,可觀一隅,或許,在百年前,出現韓非師兄這般之人,韓國可成霸業,但現在非大爭之世,秦國也不會留給韓國這麼長時間。

“《王霸》一篇我也曾一覽,此三者,明主之所以謹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白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

“昔者,左丘明所治的《春秋》有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今韓非已兩上《強韓書》,不知其第三次上《強韓書》何時。”

“若再不被採用,想來我王憐才,當一請韓非入秦,共謀大業,期時,你等匯聚咸陽,盛況也!”

天上人間矗立山東六國,每月都有大量的資訊匯攏在手中,雖非隱秘要事,但從零星碎片資訊中也可窺全貌,趙國邯鄲郭開橫行無忌。

魏國囂魏牟整頓軍備,龍陽君政事而動,頗為想要振興魏國,韓國新鄭韓非位列中樞,與韓宇分庭抗禮,楚國李園統國政,三戶家族避退。

一切種種,都詔示者不久之後,當是秦國一天下的大好時機,於韓非之人,周清知曉甚多,新鄭之內,終究沒有太多的時間。

否則,其人也不可能短短一兩年,兩上《強韓書》。

雖有曠世大才,可用之,當為大才,不可用之,何有大才?

******

一如周清口中所言那般,距離儒家掌門公都子散請帖多日,透過儒家的秘密渠道,諸夏百家多有收到,距離近者,率先而入琅琊桑海,距離遠者,亦是飛奔在路途之上。

儒家為當世顯學,更是紮根在齊魯之地,百家若想要在齊魯有所作為,必和儒家打交道,否則從墨家的下場可以一觀。

不過,也很明顯,在前來的諸多百家中,距離很近的墨家沒有收到帖子,自是也無人前來,除了墨家之外,百家之人來得越多,小聖賢莊越是歡喜。

法家!

名家!

道家天宗、人宗!

陰陽家智者一脈!

農家!

……

交錯、攜手而來,臨近儒家新任掌門接任大典,一共前來八十三家,更甚近月前的稷下學宮盛事,一時之間,諾大的小聖賢莊內,人滿為患,百家匯聚。

“蒼璩,如今的諸夏之內,能夠有把握救你的怕是也只有天宗玄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