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才歸一

“蒙恬必會率領秦國鐵騎,將山東六國逐一踏破,將秦國的旗幟插遍山東六國的所有城池之上,助力我王完成大業。”

雄慨激昂,藍田大營前將軍蒙恬心神震盪,自從祖父蒙驁身死之後,秦國便沒有對山東六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蒙氏一族以軍功起家。

自己為蒙氏長孫,理應擔此大任,承繼祖父遺志,當年祖父助力昭襄王東出函谷,而今,自己也將助力秦王一天下大勢。

暢想兵戈縱橫,身披漆黑色鎧甲,抱拳深沉而道。

“秦強東弱,此為天時,坐擁函谷險關,扼住三晉要地,此為地利,春秋以來,戰亂頻生,思一之心大起,此為人和,依照國尉所謀,再有秦國鐵騎加持,更有充盈的府庫支撐,一天下指日可待!”

長史李斯亦為之躬身頷,謀略天下,乃是在一個謀字,數年來,一天下的大政早已經定下,而且越來越完善,只要按部就班的下去,諸夏一統可期。

大田令鄭國、御使張蒼、少府令趙高等均附聲而出。

“哈哈哈,天時、地利、人和均在秦國。三者之中,寡人最為看重人和,秦國之興盛,便是在於人才,數月前,武真君遊走諸夏,還不忘為大秦收斂英才。”

“長史,你師尊荀況還真是不俗,所教導的弟子各個不同,你之才長於實務幹練,長於謀略國政,韓非之才長於謀略天下,張蒼之才長於博學,長於經濟。”

“6賈之才長於遊說,長於行人署,其餘的儒家弟子亦是不俗,皆明曉秦法,皆法儒並舉,皆合寡人心意,武真君知曉寡人多矣。”

天時與地利兩者,昔年,山東六國也都先後擁有,但秦國百多年來,逐漸強著,多靠英才,以才士之力,足以彌補前兩者。

王弟遊走諸夏,為自己舉薦的張蒼十人,自己很滿意,雖然均非韓非、李斯這等罕見之才,但皆可為大秦支柱,進一步,可領要職,退一步,可穩局勢。

“師尊學貫百家,所學所思迥異於儒家孔丘、迥異於儒家孟軻,其之才,三次出任稷下學宮大祭酒,論道力壓百家,乃是宗師之學。”

“我等弟子求學,因材而落,是故,各有不同,不過,數月前,武真君於稷下學宮爭鳴論戰,同樣力壓百家,連儒家掌門公都子都敗落,可見,武真君之才之學亦是凡,實乃大秦之幸!”

提及荀況,長史李斯與御史張蒼相視一眼,畢竟為二人師尊,待秦王政語落,李斯上前一步,沒有多言,略微稱讚,便是話鋒一轉,落在武真君的身上。

從剛才大王話中之意可以聽得出,於武真君,大王是相當欣賞的,儘管武真君遠走咸陽中樞兩載,但盛寵不衰,罕見也。

“哈哈哈,武真君之才自然不俗,剛才我等一路從咸陽而出,在那每隔一里之所,似乎都有一個土製的密合溷藩,雖為廁,但似乎近年來,已經遍及整個關中。”

“儘管是汙穢之物,但於良田增加地力多矣,還有水車、獨輪車之物,看似小巧,但均遍行關中,通行諸夏,良田畝數不加,而所產增多,亦是為大功。”

“不過,武真君此行遊歷諸夏,遍覽風華,似乎在齊國臨淄遇到不小的麻煩,區區遊俠散修也敢針對我大秦封君,趙高,莫不是你手下的羅網都是聾子,都是瞎子,此等之事,還需要寡人過問?”

先王薨逝,留下子嗣甚少,緣由當初文信候之行,非王弟機緣巧合,不然今日自己當為真正的孤家寡人,王弟出身道家天宗,凡脫俗,於凡塵權勢無感,但偏偏大才加身,屢有奇策而出。

如此,秦王政豈不歡喜,月前,張蒼等人至咸陽興樂宮,閒聊之下,得悉此事,不由得心中惱怒萬分,固然武真君無事,但那群遊俠散修實在是無視大秦威嚴。

感此,那剛有些喜悅的神情為之皺眉,看向身側不遠處的少府令趙高,文信候逝世,其手下的羅網暫歸其相邦統轄,實則在趙高手中完善。

數年來,羅網行事,沒有一件突出的,偏偏還耗費不少的內庫,非羅網還有些諜報之行,起些作用,早就將他們裁撤了。

“大王息怒!”

“實則武真君也曾透過頓弱先生傳音羅網,讓羅網追殺臨淄圍困其的墨家一脈,以及其餘幾位遊俠。但墨家一脈隱匿楚國,另外幾位遊俠實力不弱,是故,一直未有得手。”

“還請大王給羅網時間,趙高必將那些人的級取來,不負大王所望,不負武真君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