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

“喏!”

趙高剛起身,便又是一禮。

一個時辰之後,一行浩蕩的車馬隊伍,從濮陽而出,兩個千人隊前後護持,行走馳道,快從濮陽西行,直奔函谷關,直奔咸陽所在的方向。

******

“上將軍桓齮被李牧在肥下伏擊,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虜?”

一如秦王政先前所想的那般,秦國上將軍在上黨之地被趙將李牧強勢擊敗的訊息,很快在上黨郡、河東,乃至向著三晉之地快散。

所過之處,三晉臣民為之精神大震,對於韓魏來說,雖是趙軍大盛,但三晉一體,與有榮焉,能夠擊敗不可一世的強秦,實在是令人痛快。

至於漳水北岸趙國十萬大軍潰敗的訊息,則是被有意無意的淡化了,新鄭之內的天上人間區域,更是有諸多韓國貴族談論此事,似是興趣很不錯。

三層的一處幽靜雅間之中,周清端坐廳前上,身側跪立著嬌豔如花的焰靈姬,一邊輕抿手中美酒,一邊口中輕語,目光落在下的一人身上。

那人雖眉目清瘦,但衣衫錦繡,中年模樣並不顯得衰老,雙眸深處靈光湧動,靜靜坐著,身側同樣有舞姬伺候,不過很明顯並不上心。

“卻如此,李牧原本駐守在北方雁門、代郡區域,而且前段時間,春日初起,北地匈奴騷擾的很是頻繁,無論是誰怕是都想不到李牧會突然出現在太行區域。”

“平陽漳水一戰,上將軍蒙武雖大敗趙鉅鹿侯趙穆,但聲勢不顯,反而被桓齮之事壓下,大軍次東出,受此挫折,大王定不會這般收場。”

那中年清瘦男子頷以對,李牧的出現的確出人意料,但如今想來已經沒有作用了,其人擊敗上將軍桓齮之後,已經收復桓齮攻掠的城池,反而,軍勢反撲秦國境內。

大軍次東出,必須以絕對的力量震懾三晉,震懾山東六國,如今看來,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以大王的性情,定不會就此作罷。

“先生以為接下來該如何?”

周清點點頭,對於山東六國來說,無論軍敗多少次,只要有一次勝利,便會壓過所有的失敗,一如這次,但對於秦國來說,次東出,失敗是不被允許了。

放下手中那隻珊瑚酒樽,目光看向下。

“哈哈,姚賈一介行人署卿士,本不合摻和此事。”

“但昨天,羅網卻是在華陽之城抓到了一個人,想來這個人武真君乎很有興趣,故而,為了此人,姚賈覺得,這或許是一個契機。”

“一個可以扭轉當下局面的契機!”

秦國朝政規矩,極為厭惡越位之舉,法治之下,只需要做好本職便好,縱然越位而有功,也是當被重重的懲處,姚賈搖頭一笑,若是自己為中樞重臣,自然當直接上書。

但自己的資格還不夠,而如今的新鄭之中,武真君絕對是最有資格的一個,而且根據大王對其的盛寵,其上呈的文書,份量決然與他人不同。

“哦,一個契機?”

周清自是明悟姚賈所想,沒有多言,若是其所言的那個契機,真的有用,那麼,自己不介意助力一二,因秦國軍敗而給予三晉之國信心,可是一個不好的情形。

既是抓到了一個人,還被姚賈如此重視,此人絕對不俗,亦或者有特別之處。

“多日前,新鄭西宮就有傳言,要助力趙國對抗秦國,只是一直沒有行動,姚賈傳信羅網一直緊緊盯著,昨日,終於有了收穫。”

“羅網不僅擒拿了那位從漳水北岸慌忙逃回來的使者,還在其身上搜到了攜帶韓王大印的文書以及趙將廉頗的往來書信。”

“一切秦國所需要的,在那使者身上似乎都找得到,或許此人的出現是巧合,但對於秦國來說,則是一個契機,武真君以為何?”

大軍東出,必要名正言順,否則,便是不合大義。

這個東西雖有些虛妄,但山東六國卻無比堅信這一點,不然,不義而戰之國,其餘諸國共伐之,數百年來,一直如此。

月前,秦軍攻伐趙國,所起之名便是趙國數年來,一直干涉秦國內政外事,前有長信侯、文信候之事,近有鄭國渠侵擾之事。

先前,秦國內政初穩,未曾反擊,而今當討回顏面,是故三晉無議論,之前也未有支援趙國,而今,趙國李牧陳兵太行山,秦軍艱難抵擋。

若要開啟局面,當轉向韓魏,繼續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