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六百三十二章 百戰穿甲

爵位上也當很快晉升,戰爭,是老秦人的樂土!

“擢升官位而已,有何高興?”

大秦百多年來的傳承,爵位重於官職,一如山東六國一般,爵位更加是地位的象徵,如武真侯,今日封侯之後,日後在章臺宮內,當位列文臣之,更在昌平君之上。

官職的提升雖好,但軍中官職,若是沒有實打實的功勞作為根基,難以穩住,王翦身著常服,召來一旁的侍女,讓她們送來點心、瓜果,給自己的孫兒吃。

同時,目光看向王賁,不以為然道。

“不,剛才兒子也從咸陽宮的那些宮人口中得知,蒙恬、蒙毅、章邯三人均被大王重懲,蒙恬被外放九原大營訓練騎兵。”

“蒙毅離開國尉府邸,為郎中丞;章邯離開藍田大營,添為武真君在隴西天水城的守將,這無疑彰顯大王對於我們王家的重視。”

“今日過後,父親當為藍田大營真正的統帥!”

三人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原前將軍蒙恬,離開藍田大營之後,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秦國一天下大勢,將沒有蒙恬出戰的機會。

沒有出戰的機會,便沒有軍功獲得,便沒有爵位的提升。

至於蒙毅與章邯二人的去處,王賁並不關心,如今的秦廷中樞之內,各個主要位置都已經有人了,蒙毅縱然將來有機會,那也是十年、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期時,怕是他們王家早就有人封侯了,位高權重,更甚中樞重臣,此為大用也。

“你不看好九原大營的蒙恬?”

王翦自顧自的盤腿坐在偏廳內的一張條案之後,侍女已經端來清酒和點心,看著兒子近前斟酒,眉頭一挑,請問之。

“非也。”

“九原大營設立的目的,兒子知曉,乃是為了應對接下來有可能擾亂大秦東出的主力,只是,如今新立的九原大營之內,兵卒不過兩三萬,想要成就一支足以對抗北胡的騎兵。”

“起碼也得二十萬以上,蒙恬縱然練兵有成,也得五年以上,而根據中樞所言,大秦若然全力東出,順利的話,七年到十年便可以一天下大勢。”

“那個時候,蒙恬也不可能立下半點功勳!”

身為軍中主將,王賁又如何不清楚九原大營設立的意義,或許此次大王懲處蒙恬的含義就在此,也是要壓上一壓蒙家的風頭和榮耀。

不然不會將蒙恬調離藍田大營的,將來蒙恬或許有大功勞,但也已經晚了,有何懼哉!王賁跪立在父親的條案前,看著一側自顧自吃著點心的兒子,回應著父親。

“曾聽武真侯有一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隅,為父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對,蒙恬被外放九原大營之後,一則是大王將蒙恬暫時調離東出的佇列。”

“但卻是將將來攻掠北胡的重任放在蒙恬身上,接下來,無論是攻略三晉之國,還是燕國,蒙恬都可以伺機而動,策應東出主力。”

“其功雖緩,其功而生,若然騎兵有成,大王也不會讓蒙恬過於爵位低下的,十年、二十年來看,大秦軍中的局勢仍是蒙家、王家爭鋒,不過武真侯卻是一個變數。”

“身為關內侯,卻可得賜土地,還是隴西天水之地,那可是贏秦一族的核心之地,非大王極力信任之人不可得。”

在王翦眼中,大王是從來不會讓軍中一家獨大的,接下來,攻略山東六國雖然以王家為主力,但自己今日清晰記得,武真侯的官職還有一個藍田大營假上將軍。

那就意味著,如果大王覺得王氏一族立下的功勳頗大,當有可能讓武真侯代而領兵,以秦趙一戰武真侯表現出來的兵略,可為領軍主帥。

還有那個李信,還有辛勝、還有楊端和之人,更不用說,還有上將軍蒙武,都是可以分兵攻伐之人,自己這個兒子只是將目光放在蒙恬身上,倒是束縛了。

這些事王翦並未多言,有些事情,需要兒子自己去琢磨的,驟等高位,非是好事,若是受到些許挫折,也可令其銘記在心。

“父親所言極是。”

“前來的路上,兒子也曾想到,也許大王有意讓蒙恬將來率兵攻略胡人,那麼,王家也不能夠落後,是故,兒子接下來有意在關外大營練兵。”

“蒙家在北,那麼,王氏一族就向南,山東六國之中,趙國雖強,但兒子覺得楚國更為棘手,尤其是山河廣袤、山地錯綜複雜,若是沒有一隻擅長征戰山地的精兵,怕是難以功成。”

王賁頷以對,既是如父親所言,謀劃長遠,那麼,蒙恬既然要擔負起北胡的重任,王家不合他爭奪,王家向南展,也是極為大功。

論疆域,整個楚國可以堪比中原五國,關鍵的是,楚國佔地極廣,多大川、大河、大山,到時候領兵征戰,誰能夠率兵一支山地精兵,當有大優勢。

“所以?”

聞此,王翦眼中倒是一亮,兒子能夠想到這一點,倒是有心了。

“接下來東出山東六國,兒子準備練出一支百戰之兵,雜糅步兵、騎兵之屬,揹負強弓勁弩,無論是平川之戰,還是山林之戰,都可為強力之兵。”

“不然將來如何對上楚國同樣精通山地戰的兵團,若可以,那麼,以開拓楚國數千裡之功,足以蓋過攻略胡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