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六百四十七章 武祠

“院堂無高下,側重有乾坤,天地間,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

“或許上將軍之意,如軍醫院堂者,學宮諸人不願進入,然軍醫院堂為大秦護國學宮一堂,學成之日,爵位加身,上將軍莫不以為無人心動?”

每年招收一千多人,只要有數人、數十人進入軍醫院堂都足夠了,相對於步兵院堂、騎兵院堂的損耗,軍醫院堂的損耗最小。

又能夠得到爵位出身,他年轉為武職,同樣可立軍功,周清沒有多言,就還有軍務院堂之人,其實需要的並不多,每一年教養數十人就足夠了。

“武真侯所言甚是。”

王翦頷一笑,想來不外乎在人少的院堂上,以利益誘之,此策……當然可以。

******

“大王,前面便是武祠所在了!”

俯覽而下,佔地極廣的大秦護國學宮正門一道深處,相隔千丈區域之遙,一座奇特的建築陳列,形體恍若宮殿,卻有外表冷酷森嚴。

高牆而立,一側遠處便是學宮的外圍所在,左右明柱而立,飛簷細瓦,頗有些山東六國的雅韻之感,牆壁灰白,平添數分隆重。

殿門緊閉,唯有一條丈許之寬的要道伸出,直達百丈外的主幹要道,行至此處,秦王政本能的停下腳步,頭顱微轉,看向王弟。

周清給了一個清晰的回應。

一語出,國尉尉繚、上將軍王翦、桓齮……均神色為之一動,隨即,一道道目光不自覺的看向那座被武真侯稱為武祠的所在。

武祠!

對於此刻普通軍中主將、郡縣守將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但對於軍中核心的他們來說,早就有所耳聞,在大王定下對趙將廉頗的處置之法時,就有所耳聞。

祠者,本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賢的廟堂!

武祠,自然是供奉武將一道先賢的廟堂!

只是,如今在其內,將會出現一位趙國之人,儘管道理已然說出,然此刻均為老秦軍將,心中頗莫可言語,矗立在學宮之內,學宮不滅,武祠不滅。

“開殿門!”

似是感受到了身側諸多重臣的情緒,秦王政不以為意,武祠的開啟也是今日自己親臨學宮的要事,眼前而觀,或許對老秦人來說,難以忍受。

數百年來,武祠之內設立的人物,很有可能對老秦人造成頗大的傷害,更是斬殺過許多老秦人,但王弟有一言說的更好。

大秦一天下,不僅僅是老秦人自己的天下,也是整個諸夏六國之人之天下,若然可以給以安撫懷柔的手段,那麼,接下來,對於老秦人來說,也有莫大的好處。

老秦人是自己的根基,所以,武祠之內,側重也是當然。

一語令下,周清揮動手掌,便是有守衛在武祠前的學宮之門前往,將那扇通體暗黑色,寬約六尺三寸,高約一掌三尺,其側各有一隻吊頸巨虎盤臥。

巨虎通體由白色巨石雕刻而成,是為白虎,陰陽家曾語。白虎者,為西方七宿所化神獸,為天地四象之意,合於西方,納於五行,金性殺伐,統御戰爭。

巨門緩緩而開,早已高懸在上的驕陽之光投射而入,瞬間,令的原本有些幽暗的武祠之內,變得光明,變得亮堂,變得肅然起來。

“是商君!”

“商君的玉石塑像!”

“……”

放眼看去,極深處,正面相對的便是一尊九尺有餘,較之常人略顯高大的白玉塑像,白衣束冠,容貌俊朗,得益於公輸家的手段,將商君的音容相貌展現數分。

手持一卷竹簡,其名《強秦九論》,目視前方,奕奕有神,武祠外的諸人見之,均熟悉無比,此像在秦國郡縣之中皆有存在。

今王素來敬仰商君,連帶咸陽宮正殿之前,都立有商君的銅像,想不到,武祠之內,也有商君的玉石雕像,諸人驚歎,不為多言。

“上將軍,可否一論商君大功?”

秦王政踏步在前,相距武祠大門三尺開外駐足,聽身後諸將低語,面上笑意一閃,略有所思,身軀微側,看向上將軍王翦。

輕語之,迴歸正身,同樣靜靜的看向武祠深處,一眼入眸的商君巨大雕像,位於中央者,為主祠之位,秦國開國數百年來,又有哪一人的功勞可以越商君。

商君雖非領軍主將,但也曾兵戈攻魏,所立軍功爵,更是令秦軍橫行諸夏,其餘諸般,使得老舊的秦國變換新顏,百多年後,獨霸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