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題

孫臏之側,為吳楚吳起之名之像!

統共五人,來至山東六國,多於秦國四人,然大殿遼闊,空位甚多,但卻非諸將所關注要點,隨著那位軍將厲聲而言,廳殿寂然。

“國尉,以述說武祠諸將之功!”

秦王政轉過身,看著那位軍將一眼,神色平靜,丹鳳之謀閃爍靈光,左右而觀,軍將之容皆有不悅怒氣,淡淡一笑,對著一旁的國尉尉繚看過去。

“喏!”

尉繚子頷以對,近前一步,行至武安君白起的石像面前,躬身一禮。

“武安君白起一生征戰七十有餘,從無敗績。楚地方數千裡,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

“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可期。”

“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國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餘城,功已成矣,得進武祠,享大秦護國學宮祭祀!”

尉繚子緩緩言之,餘落,腳步微動,行至嚴君樗裡疾身前。

“樗裡疾贏秦宗族戰將,修魚之戰,一己之力對抗五國合縱伐秦,斬五國之兵十萬,輔佐三王,穩定朝局,東拓土千里,經略漢中,攘諸侯於函谷關外。”

“數十年間,功已成矣,得進武祠,享大秦護國學宮祭祀!”

比起武安君的戰功赫赫,嚴君樗裡疾或有不足,但歷經三王,在惠文王與武王交接之時,在武王與昭襄王交接之時,功勞甚大。

尉繚子腳步再動,行至穰侯魏冉的石像面前,對於外戚,今王本是極為討厭的,但卻能夠將此人進入武祠,可顯大王胸懷。

“穰侯智識,援立昭襄王,除其災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應變無雙,內倚太后,外輔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齊撓楚,破魏圍梁。”

“使天下諸侯稽而事秦。秦益強大者,魏冉之功有也,功已成矣,得進武祠!”

穰侯晚年雖驕傲己功,但功勞無損,其人雖死,土地入秦,昭襄王歲月,穰侯助力甚大,義渠、北胡、南楚均戰之。

“秦將司馬錯,攻滅巴蜀之國,戰取三晉之地百餘城,開闢三晉要道,南抗強楚,奪黔中郡、漢中、南陽之地,拓土千里,頗有功勞,得進武祠!”

與先前的三人相比,司馬錯功勞似乎不顯,原本在與大王商論名額的時候,還有甘茂、魏公子昂,可惜與司馬錯相比,二人晚年不為老秦人所喜。

隨罷之,將二人之功暫落司馬錯之身,得進武祠。

“大王,武安君、嚴君、穰侯、司馬錯將軍,我等均服矣。”

“緣何讓我等老秦人祭祀他國仇敵武將?”

尉繚子之言,廳殿內群臣諸將,沒有打斷者,百年來,秦軍中戰功顯赫著,不多,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武祠內幾人。

那些,他們都可以不計較,但若言左側那些他國之人也有大功?那是對他國的大功,對老秦人來說,沒有半點功勞。

“待國尉語畢,再來與你等論言。”

秦王政面如清靜之水,單手對著面前諸位軍將擺動手掌,目光對著尉繚看過去。

“趙將廉頗,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大秦以為患也,屢屢挫我強秦。其人而隕,趙國之內再無上將,他日秦國攻趙,當事半功倍。”

“並行諸夏大勢,廉頗之不存,趙國之運勢不存,當有大功於諸夏,此功得進武祠!”

尉繚子沉聲而落。

“齊國湣王既失臨淄而奔莒,唯田單用即墨破走騎劫,遂存齊社稷。”

“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四十年來,秦齊交好,縱有五國伐秦而不入,有強齊在東,大功也。”

“此功得進武祠!”

尉繚子沉聲而落。

“夫以毅相弱燕,二合五國之兵,以破強齊,雪君王之恥,圍城而不急攻,三將令道窮而義服,此則仁者之師。”

“仁禮之道,召公遺澤也,三晉之國,鳩佔鵲巢,燕國鄙夷之久矣,樂毅強燕,大功也,此功得進武祠。”

尉繚子沉聲而落。

“齊國孫臏,學於鬼谷縱橫門下,才高被忌,刖足致傷,黥刑使廢。”

“期年,魏國強壓我大秦河西之地,桂陵之戰、馬陵道之戰,挫敗大魏國霸權,使得我大秦有生養之機,隨獨霸諸夏今日。”

“孫臏得以大功,得進武祠!”

尉繚子沉聲而落。

“衛人吳起,重用於魯國而魯國強,重用於魏國而魏國強,重用於楚國而楚國強。”

“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

“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吳起也,一生功勞而顯,滅國二十有餘,此功大益諸夏,得進武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