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六百六十五章 初魏相權

豪爽的笑聲掠過朝堂內外,與朝堂群臣的種種質詢之辭,都在雄辯之中化解無疑,

一連三日,朝堂之上,韓申之名越之盛。

七日之後,燕王喜頒下王書,名士韓申才具過人,拜為上卿之職,襄助太子丹同理國事,自此,燕國上下完全認可這位新上卿。

******

“龍陽君,嫣然姑娘仍不肯出雅湖小築助力魏國?”

大梁城!

乃是如今諸夏間屈一指的輝煌之城,盤踞在中原核心要地,由百多年前的魏惠王所建,百年來,一直是商旅、文士、文風的核心之地。

論富裕繁華,絲毫不弱於如今的咸陽、臨淄,一城之力,足有近二十萬人,堪為罕見無比之城。

近年來,大梁城內倒是彰顯出些許的復甦、繁盛之景象!

大梁城內,生出尊賢求士之風,生出為政清明之風,朝野上下也是一片的舉賢敬賢之風,一切種種的根源在於大將軍府邸。

囂魏牟迴歸魏國之後,與龍陽君一起,又找回當年同在信陵君麾下做事的其他文臣武將,建言今王變革朝政,以求復甦大魏國,重振百年前獨霸天下之大魏國。

如何復甦大魏國?

關鍵為何?

人才也!

君不見,秦國孝公得衛鞅,短短二十年,秦國強大如今百多年。

君不見,齊國威王設立稷下學宮,名士輩出,齊國一直為強大國!

君不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任用賢人,短短十年,強大可與秦爭鋒。

君不見,韓國之內,昭侯與申不害變法,短短二十年,外國無敢侵擾。

君不見,楚國之內,令尹吳起變法五年,便奪取三晉之地、秦國之地甚多!

君不見,百多年前的魏國,有著李悝、吳起、樂羊的存在,一舉令魏國成為獨霸天下的大魏國,那時候的秦國,翻手可滅。

君不見,燕國之內,昭王設立黃金臺,短短十年,強大如斯,一舉險些攻滅齊國,是故欲要強大魏國,必要有賢人助力。

可惜,一兩年來,所求賢人不少,但如同衛鞅、李悝、吳起那般的乾坤大才卻一個都沒有,囂魏牟焦急無比,實在是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有著楚南公送來的《魏公子兵法》,自己倒是在準備重新訓練魏武卒,加持有農家的助力,倒也是成了一支五萬人的魏武卒精兵。

百多年前,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擊潰秦國五十萬大軍,當年吳起可以做到的事情,囂魏牟自忖也可以做到,雖然只有五萬,但護持魏國足以,再加上三晉之地,撐過眼前之危局無憂。

由此,便是想要拜託龍陽君請出雅湖小築的紀嫣然,十年之前,嫣然姑娘在大梁城內,可是與無忌並稱的奇才,無論是治國謀略,還是領軍手段,都是頂尖的。

若得紀嫣然相助,絕對有大助力。

可惜,看著眼前龍陽君的神情,怕是事有未成。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在於眾賢而已。”

“魏國如今的局面,我也和嫣然談過,可惜,嫣然並未多言,只是說道,若然魏王真的禮賢下士,何愁大才不顯!”

一身白衣,容貌甚為俊美的龍陽君面上為之苦笑,自己這個師妹是什麼性情,自己當然是清楚了,而且也如師妹所言,如今大才未顯,根由不在她身上,而是在廟堂之上。

“復初魏相權,復先王開府之制,用才毋疑!”

“那些人所語我也聽聞,但……方今諸夏秦國已然決意東出,他們不思儘快施展富國強兵之法,大談變法、整頓吏治,收效雖有,但時間太長,而且初魏相權事大,恐大王未敢輕易授之!”

大王頒下王書,求賢問賢,初者,朝野上下很是振奮,囂魏牟自覺今王是一箇中興明君,絕對可以將魏國領上富強之路。

未幾,整個大梁城內,士人出現甚多,短短半年,便是有臣民上書三千有餘,舉薦賢人數百,大王為此還以大禮接見過那些人。

其間不乏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弟子,可惜那些人在朝堂之上除卻大談變法強國、整肅吏治之外,便是要求大王予以——復初魏相權,復先王開府之制,用才毋疑之令。

也是緣由此令,使得今歲以來,士子雖有,但已然不復初者的聲勢,不僅大王有些反對,大梁城內的那些王室貴胄也是反對。

如果真有初魏的相國出現,怕是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了,囂魏牟如何不知,但也知曉若是沒有那些人,怕是自己連魏武卒都練不成。

無奈,只有拜託龍陽君前往雅湖小築,如今,又是一個未得之局面。

“不然,本將再入王宮,請大王思忖此令如何?”

沉吟許久,些許的賢士之才,魏國不缺,現在缺少的是能夠逆轉乾坤之大才,如果不能夠拿出更為豐厚之物,怕是接下來事情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