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七百三十七章 聖光

“通渭之地那邊受災如何?”

章邯便是在通渭之地練兵,於此,想來芊紅對此知曉不少。

“通渭之地並未有太大損失,其地依靠渭水支脈,方圓六百里良土,糧倉頗有存餘,如今咸陽文書落下,調來應該不難。”

秀梳攏高髻,柔順的披散在肩後,眉目仍為那般驚豔,修為破入化神絕顛,自動調理肌膚表裡,搖曳聖光,玉簪束,煙霞色的錦繡雙蝶裙衫罩體。

近前一步,脆語而落。

“這麼說,是有人想要在隴西生亂?”

結合諸般訊息,周清倒是有些明悟,隴西為贏秦祖地,一應諸般事關重大,有人想要在這個時候生亂,的確是一個上好時機。

“你等可有眉目?”

想來眼前這兩位平襄縣令與縣丞也是這般想的,好好的三處糧倉,無緣無故可不會著火,起碼這裡的饑民不會這般行事。

“疑似遊俠所為!”

沉吟數息,縣令抬起頭,看著面前的武真侯一眼,緩緩說道。

“像墨家的手筆!”

“墨家如今的鉅子是路枕浪,其人先前為臨淄稷下學宮的遊仕之派領袖,頗為精通政法,以遊俠之人,擾亂隴西,拖延秦國東出,是一步妙棋。”

一旁的白芊紅也是秀輕點,一直以來,天水之城在未建立起來之前,也是由著平襄之城供給的,三處糧草著火,自己也曾勘察。

很像墨家的手段。

如果是先前墨家鉅子六指黑俠,或許不會如此,但遊仕之派的路枕浪可就說不準了,其人劍走偏鋒,逐步脫離墨家原有的理念。

“農家之人可有摻和?”

談及遊俠,秦國得罪的山東諸國遊俠可是不少,墨家算是一個,農家也不可小覷。

“暫未可知。”

白芊紅搖搖頭,農家近年來的展多匯聚在江東之地、楚國之地、遼東之地,若言觸手身入隴西,不像農家那位俠魁的手段。

“如今城內的守備之兵幾何?”

諸子百家的蹤跡倒是遍佈諸夏,周清雙手揹負身後,看著此刻正在修繕城門的那些貧苦之人,又一觀旁邊守衛的兵卒。

看向平襄縣令。

“五百之人!”

縣令回應。

平襄之城不大,能夠有五百之兵已然不錯了,按照秦國的法治,每一個縣城的守備之兵都是有數的,除非是襄武那般的大城,擁有千人以上的守備之兵。

其餘均落在軍伍之中。

“本侯秉大王之令,接下來掌管整個隴西、北地兩郡文武軍政。”

“傳本侯之令,派出三百之兵前往通渭之地接應,以防遊俠作亂。”

“其後,持本侯之令,召集隴西、北地兩郡的郡守前來此處,吩咐兩位郡守,將郡縣內的老世族族老帶來,本侯有要務落下!”

翻手間,王令文書出現在手上,還有金冊寶印,這是掌管整個隴西、北地兩郡的象徵,看著面前的平襄縣令、縣丞,直接吩咐下去。

遊俠想要作亂,絕對不會一下子就結束的。

派往通渭之地運送糧草的人,如果被遊俠所攔截,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喏!”

縣令與縣丞不疑,數日之前,他們也受到國府下的文書,接下來確實由武真侯統轄諸般文武要事,手握軍政大權,隨其調動。

這等大王的信任,令二人欽羨不已,自從文信候呂不韋以來,秦廷之內,還是第一次有這般強力之人。

“這些饑民不願意前往邊境修築長城,是否與那些遊俠之人有關?”

修築長城,可以吃飽飯,可以免除今歲的徭役,乃是雙贏,數年前,舉國大戰鄭國渠的時候,關中之民甚是歡喜,沒道理這裡的人不喜歡。

“這……,他們不願意前往,乃是與流言有關,如今聽武真侯道來,想來也是那群遊俠所為。”

“流言之語,如今邊境之處,匈奴數十萬大軍匯聚,前往修築長城,便是死路一條,饑民恐懼,秦人雖尚武,但隴西這裡已經三十多年沒有戰爭了。”

那平襄縣令神色又是一滯,拱手一禮,徐徐而言,如今隴西兩郡之內,也是流言紛雜,令的他們治理起來,頗為麻煩。

隴西這裡,遠離關中,遠離山東諸國,雖有兵卒入大軍之中,但大部分之人都已經數十年沒有經歷過戰爭,勇武之氣欠缺。

流言恐懼之下,便不願意前往,他們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