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七百六十六章 端木

與頓弱截然相反,縱然為深秋時日,天氣霜寒一片,但蓋聶渾身上下卻和盛夏沒有太大的差別,一襲灰白色的勁裝加身,神容仍是那般的俊秀,舉手投足之間,低調不張揚。

墨藍色的披風隨後,手持一把利劍,聞頓弱之言,頓時抱劍一禮,聲音還是那般的低沉,富有磁性,行走在齊國與燕國兩地,身上的氣息越沉穩許多。

“今歲以來,燕國太子丹在國內倒是落下不少仁政,蓋聶先生以為何?”

將面前的鬼谷蓋聶迎上上,入座以後,揮手間,便有侍女近前服侍著,諸般美酒佳餚陳列而出,香氣滾滾,在寒冷的天氣內,真是一種享受。

一飲而盡,彼此閒談。

“未及根本,不為大用。”

一如蓋聶的性情,一語落下,很是簡略,但卻完美道出燕國現狀。

“哈哈,蓋聶先生一語中的。”

“自從雁春君身死,燕王喜怠政,燕國內的一切權力落在燕丹手中,可惜,燕丹所行之策,仍為召公遺澤,仁禮為上,雖得民心,國力卻未見增長。”

“加上墨家與農家的遊俠在側,法治不顯,亂象已生。”

對於燕國,頓弱也有相當的瞭解,只是近年來要謀略三晉之地,故而忽視許多,但一些緊要的訊息自己還是知道的。

燕丹似是很推崇燕昭王的仁德之政,又鑄就黃金臺,招攬諸夏名士,但其內多為遊俠之舉,堪為笑談,只此一點,燕國無望。

“燕王喜雖怠政,然除卻武陽之城的五萬至十萬兵馬落在燕丹手中,其外薊城旁的十萬大軍,右北平之地與遼東的十多萬大軍盡皆掌握在燕王喜手中。”

“這一點,燕王喜未曾放手。”

蓋聶執箸品嚐臨淄美味,比起右北平的佳餚,的確美味許多,舉起手中溫玉酒樽,輕抿一口,點點頭,也說著燕國現狀。

燕王喜雖放權,但軍力之權卻牢牢握在手中,任憑燕丹如何插手,都是無用。

“燕王喜能夠執掌國政數十年,自然有相當本領。”

“不知漁陽、右北平、遼東謀略如何?”

蓋聶先生前往齊國與燕國,也是為了間接謀略三晉之事,希望在秦國攻打三晉的時候,齊國與燕國不插手,想要他們不插手,自然要為他們尋找其他的敵人。

對於燕國,雖有數十年前的大將秦開東拓千里之地,但如今核心要地仍為漁陽之地、上古千里區域,其餘右北平、遼東統治力並不強,常有東胡、夷狄侵擾。

“右北平、遼東之謀,期時可以牽制遼東十多萬大軍,以燕王喜的性子,不會出兵救趙,而燕丹則想要冬至之後攻趙。”

“堪為助力大事。”

出乎上卿頓弱的意料,蓋聶給了一個更為有趣的答案。

“這……,看來燕國與三晉之地卻為世仇。”

“攻打趙國,可以收得民心,於燕丹來說,內政初成,自然要有外力戰功,周邊之國,也就趙國最為適合了。”

頓弱啞然失笑,雖然奇異燕國這個時候攻趙謀略,但略微細想,也可以明白,這種事情在燕國並非沒有先例,數十年前,趙國剛歷經長平大戰、邯鄲之戰,國力大損。

那個時候燕國便是前來攻趙,想要擴大國土,可惜,被廉頗領兵擊敗,損兵折將十萬。

八百年來,燕國一直自認大周血脈正統,晉國存留之時,交好數百年,三家分晉地,燕國仇敵之,尤其是臨近的趙國,大戰不休。

這個時候,燕丹想要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需要一場軍功來證明,趙國也的確是一個最佳選擇,如此,無需他們動手,燕國不僅不會助力趙國,還間接幫助了秦國。

此事,當得一飲。

頓弱大喜,舉杯看向蓋聶先生,想來此事大王也會歡喜不已。

“齊國如何?”

蓋聶也是輕輕一笑,有些時候,縱覽諸夏大勢,己身都覺得昊天要將匡合諸夏的大事落在秦國頭上,燕國已然如此,卻……,念及此,更是搖搖頭。

燕國無憂,便剩下齊國了,此行自己從燕國歸來,便是坐鎮齊國的。

相較之燕國,齊國雖數十年無戰事,但國內常備軍力仍有四十萬上下,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今歲以來,我已經送給後勝五萬金!”

頓弱聞此,也是輕輕一笑。

雖未多言,但只此一語,蓋聶已然明悟,五萬金……後勝的胃口還真不小,大秦護國學宮,一年的花費還不到一萬金,而後勝一個人就收了頓弱五萬金之禮。

這般,齊國之事也可以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