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八百章 進位丞相

聞上大王之語,昌平君又是一禮落下,左右看了一眼文武之臣,迎著他們看過來的目光,繼續深入一論,若是此語傳入山東,也可更為明朗秦國強大之路。

百多年來,秦國之強,源至於商君,然山東諸國欲要仿效,無一功成。

“數年前,諸夏大旱,緣何三晉之地之人遠遠踏過邊界,前來三川郡,前來秦國,因為滿足百姓之需,正是最大的禮儀。”

“那次大旱,入秦國的災民無損,反而造就一條鄭國渠,而三晉之地,卻因此餓死者達十萬以上,真正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僥倖存活,又淪為奴隸之屬,如此,怎比得上我大秦耕戰一體,軍功爵論,入大秦,得其田,入軍,更可有功,此山東諸國不可成矣!”

“觀去歲僅僅南陽一郡實力,都足以攻滅戰國之一的韓國,正是此表。”

昌平君熊啟神色激昂,一番之語說道這些。

通體而言,沒有述說商君法治之功,但每一句話中卻都是百多年前商君變法改革之功。

郡縣一體,破開世卿世祿,從此,君王有其權,中樞有其力!

耕戰之策,百姓衣食足,更可有爵位!

軍功爵論,摒棄私鬥,尚武之風揚于軍中,早就大秦無敵鐵騎!

……

諸般種種,無一句提到商君變法之功,卻整體盡顯商君之力。

更有韓非對於秦法獨特的闡述。

“哈哈哈,昌平君所言諸卿以為如何?”

秦王政面上喜意更甚,這些道理自己雖也知道,卻沒有昌平君這般將其詳細的論述而出,百多年前,商君攜帶《強秦九論》來到秦國。

與孝公先祖攜手強秦!

涉及大秦方方面面,百年來,秦國何以強大,諸夏之人皆知商君之功,欲要細細一說,或許言語法治,或許言語謀臣……。

唯有今日昌平君熊啟朝論入其根本。

商君之法是對於往昔大周舊法的開拓,更是揚,魏國變法,半折而亡,山東諸國大都如此,總體延續大周舊法。

如此,焉得順應戰國大勢。

“戰國大勢,乃國強之勢,乃兵強之勢,乃國力強大之勢!”

“山東諸國固守大周舊法,偶有變動,影響不涉其根,是故違逆大勢,如昌平君所言,為取死之道!”

國尉尉繚子亦是出列,對著上大王一禮,又對著昌平君熊啟一禮,微微頷,認同此語,而且昌平君此論,不愧是相邦之謀。

只是那番話,略有些熟悉之感。

但是,那些並不重要。

“相邦之言,乃國本強大之論。”

“李斯師尊荀夫子曾在《強國》一篇中對秦國有論,言語相仿相邦,是曰:入秦以來,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鮮少商君法治之言,但皆為法治通行秦國上下之功!如此,國強民富,兵戈強大,此為大勢,更為諸夏大勢,正合一匡天下大勢!”

長史李斯出列近前一禮。

評論而道。

“相邦之言,正是彰顯秦法之效用。”

廷尉王綰出列一語。

隨其後,群臣相視一眼,均頷不已,先後出列,以贊其得。

“嗯,相邦之言,當為秦國君臣上下所銘記。”

“長史,朝後擬令,下達國府,通傳秦國各大郡縣。”

秦王政不住為之頷,今日朝論,昌平君倒是給了自己一個驚喜,立春之後,大軍攻趙,此語更為彰顯大勢之力、大義之力!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