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八百三十三章 道友與貧道

語落,視線落在下的兩群人身上,一者是太子嘉的門客,一者是春平君的門客,他們的意思近來自己都知道。

“大將軍!”

“公子數年來,奔波合縱伐秦,對諸夏格局與趙國朝局多有體察,若說大勢,目下山東諸國俱陷昏亂泥沼,抗秦乏力,幾若崩潰之象。”

“趙國向為山東屏障,若再不能振作雄風,非但趙國將亡,山東六國不復在矣!大將軍已是國家干城,唯望以諸夏為重,以趙國大局為重,莫蹈信陵君之覆轍也!”

韓流從條案後起身,行至軍帳中央,對著上的李牧深深一禮,說道口中之言,頗為沉重。臨行之前,公子說道信陵君,已然非同尋常。

信陵君本是資望深重的魏國王族公子,兩次統率合縱聯軍戰勝秦國,一時成為山東六國的中流砥柱。其時魏國昏政,朝野諸多勢力擁戴信陵君取代魏安厘王。

信陵君卻因種種顧忌不敢舉事,以致鬱悶而死,魏國也更見沉淪了。

無論是於魏國,還是於自己,都沒有好處,如今趙國的情形,幾乎與那一般無二。

“果真舉事,朝野群臣中,何人領國政?”

李牧身側的副將司馬尚突然而言。

“春平君無疑也!”

龐浩微微一笑。

“不妥,春平君此人數十年來無形無道,不為大事。”

未等韓流說到什麼,李牧就直接反對了。

真說起來,自己與春平君乃是一歲之人,自從孝成王薨逝之後,春平君在朝野中並沒有什麼遠見卓識,是故領國政為虛妄。

“公子所言,危局不可求全,大將軍自領國政未嘗不可!”

韓流隨其後,一眼落下。

“李牧一生領軍,領國政未敢奢望。”

只是,下一刻,李牧一道冷語落下,令的整個幕府軍帳內為之氣氛奇異起來。

未幾,幕府軍帳內,諸人先後離去,無論如何,李牧如今為大將軍,當前緊要之事卻為迎戰秦國。

“公子,那李牧……實在是難以為之!”

相距李牧邊軍百里開外的又一座城池之內,韓流歸來,入城池內一普通的府邸,入正廳,看著熟悉的公子,一禮而落。

“李牧不同意春平君領國政,也不願意自己領國政?”

身披淺白色的雲錦之袍,束而冠,眉目俊朗,渾身上下,舉動之間,一絲絲無言的貴氣瀰漫,得來韓流的訊息,太子嘉口中唸叨一聲。

“是。”

韓流頷。

“邯鄲之內,已經於坊間傳聞春平君和太后通合有年,已經受到郭開的掌控,李牧不同意其人領國政,我心安然。”

“但……,李牧自身不領國政,難道真的以為憑藉一己之力就可以匡合趙國所有力量,中興趙國?”

對於李牧,太子嘉在北邊停留數年,可以說有相當的瞭解。

此人堅韌厚重,素來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以其特立獨行和桀驁不馴的性情,數十年來,趙國上下,盡皆知曉。

也是因為此,先王將李牧為邊軍,讓李牧以自己的打法對戰匈奴,其後,被朝中大臣攻訐,被先王罷黜,都沒有改變。

其人有些頑固,多年來,和邯鄲之內的重臣鮮少來往,只管打自己的仗。

此人可為猛士將軍,卻不為謀國兵帥!

李牧拒絕自己領政,無疑再次想要不理會朝中之事,只想著統帥趙國之兵,迎戰秦國,絲毫不願意和趙國其餘軍將,其餘重臣整合朝局。

一心抗秦,無心在整肅國政出力,實在是……可惜。

雖然李牧所語也是不差,這個時候兵變,對於本就孱弱趙國的打擊更大,趙國可能元氣更為大傷,不能不謹慎行之。

可自己謀劃多年,所為便是整肅朝政,廢黜趙王遷,誅滅郭開,數十年前,趙國沙丘兵變,少年先王功成,全賴資望深重文武兼具的王族大臣趙成。

否則,難以功成。

目下趙國之內,最為缺失的就是這樣的人。

原本春平君尚可,但現在他統合趙王、郭開等,已經不堪大用,自己雖有一定資望,卻……不願意僅僅一個領國政之人。

如此諸般,李牧便為最佳人選!

如果李牧願意和自己合作,這個時候為趙國大將軍,統合趙國所有的主將,連通趙國所有的重臣,終然大王知曉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