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天子

一個時辰之後,咸陽王城之內的偏僻之所,緣由後宮之內天明公子的消失,伏念這處教導之地,也已經休憩三日了。

偏廳之所,儒冠加身,坐於上,其側,各有一位年輕的儒生,得知從章臺宮傳來的訊息,三人為之沉默,數息之後,伏念更是輕嘆一聲。

屈指一算,待在咸陽宮也已經快兩年半的時間了,昔日剛登位的儒家掌門,而今也緩緩蓄鬚,輔以方正不阿之行,一舉一動,自生威嚴與氣度。

“掌門,您覺燕國可以支撐多久?”

一人出言。

秦國兵鋒至強,諸夏沒有任何抵抗之力,燕國是一個什麼形態,他們更是知曉的很清楚,真打起來,燕國連趙國都不如。

而趙國現在已經被秦國所滅,王族潰散,燕國從現在開始,怕是可以圖謀後事了。

“燕國雖為弱邦,可舉國之力,也有三十萬兵力,加持燕國苦寒之地,秦國欲要滅燕,若要直接橫推,自然一歲可成。”

“不過,從趙國情形來看,秦國是要穩打穩紮的,這也是秦國上將軍王翦的手段。”

伏念單手輕撫頷下短鬚,對於這一點,是可以給予所言的,秦國軍力之強不容置疑,燕國力弱也不用多說,可……若要如同趙國那般拿下燕國。

怎麼也得一年至兩年的時間。

“現今,秦國兵分兩路,主力在燕國易水,另一支三川漳水之旁,由王翦之子王賁統領,駕馭十萬兵,預謀一戰滅魏。”

“掌門以為如何?”

得了掌門確切之言,二人相視一眼,也好方便齊魯之地的儒家密謀,數百年來,儒家在仁禮傳承的燕國之內,也有不小之力。

果然燕國將亡,也有大致的時間,一切就容易處理的了。

除此之外,便是近月來略有不顯,可一直存在的另外一樁事,秦將王賁欲要一戰滅魏。

“十萬之兵滅魏,正面交鋒難以功成,非有奇策奇謀落下,王賁其人在秦國軍中,素稱——小白起,行軍打仗之力無需懷疑。”

“此戰……滅魏,可成性極大,若然伏念所料不差,這一次魏國的傷亡不會比燕國小,儒家在大梁之內的弟子,可以全部撤退了。”

提起魏國,伏念又怎會不知,待在咸陽宮內,可自己的訊息渠道一點都沒有減少,秦將王賁不會自動取死的,從去歲開始就一直謀魏。

其人定然有所謀,而且還是萬全之謀,根據儒家訊息,王賁此謀還徵詢過上將軍王翦,故而,伏念覺得王賁滅魏,可能性極大。

而且方法上,自己也應該猜了出來。

“大梁城內,百家匯聚,儒家支脈各有不少弟子。”

“此時離去,怕是會使得百家輕視儒家。”

先前那人頷,隨後,言語一滯,神色略有遲疑,近年來,緣由掌門入秦國咸陽教導秦王子嗣,此舉已然在百家中引起議論了。

就是儒家內部,亦是如此,旁側支脈諸人也有雜言落下,先前秦國滅趙的時候,那些人就為儒家惹了不小麻煩,好在……秦王並未與之追究。

然……那些終究不是常法。

“令達便可,儒家弟子自行抉擇。”

“諸夏之局勢,百家現在的敵人不是儒家,乃是秦國,道家所論陰陽,儒家所論中庸,接下來的時日,對於百家身為關鍵。”

“生死存亡盡皆在秦王之心,而且……不出意外,接下來伏念就該離開咸陽,返回桑海了。”

伏念搖搖頭,不以為意,從面前條案上結果一杯茶水,輕抿一口,味道還是不錯的,生了燕國刺秦之事,加持剛才從章臺宮傳來的訊息。

可以遇見,接下來秦國的政策必然是無比剛猛、霸道的,絕對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道路,滅趙之事,儒家犯了不小的事情,秦王給予無視,並不代表秦王可以忘記。

接下來,儒家若要安穩的保證己身,必須給予安內,那也是數年來自己一直所謀,儒家八脈……太多了,許多人各有道理,雖不錯,奈何……太過於隨意了。

“……,這……,哎,此後,儒家之道欲要在秦國大興,更為艱難矣。”

自二十年前文信候呂不韋領秦國國政以來,秦法苛刻的痕跡便是淡化許多,輔之以懷柔、寬鬆的姿態,商旅橫行,百業俱興。

縱然是秦王嬴政登位,也沒有改變太多,執政仍舊寬鬆許多,可惜……今日過後,一切種種怕是要變化了,刺秦……刺秦的代價要比燕丹所想的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