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法之弱民

“武真侯所言商君法也,為商君覲見孝公論道之語。”

“期時,同大夫甘龍、杜摯等論辯,折服諸人,商君之法遂行!”

蒙毅身為郎中令,對於秦法之法自然瞭如指掌,大王頗喜《商君書》,對於商君書蒙毅都能夠背誦下來。

又如何不清楚武真侯所誦之語句。

正是那一番話,說的甘龍、杜摯等啞口無言,也正是那一番話,鑑定孝公變法之心,是所以奠就秦國強大之根基。

“武真侯之言,商君之法當變?”

秦王政自然也知道王弟所言為商君之語,也知道王弟之言的深意,可商君之法不可輕變,尤其是這個時候。

若是中樞諸人其他人言語,秦王政都要覺得對方是否要禍亂秦國了。

“上古之時,道者法天地自然,創出萬般法,可如今傳下來的上古之法,百不有一,然細究其本源妙理,仍舊可以追朔到上古。”

“一如百年前的商君之法,也非憑空而出現的,細細探究其本源,實則在春秋以來的數百年間,已然出現,只是不顯。”

“商君大才,給予理順陰陽,塑造乾坤。”

“商君之法,當然可以變,但卻非將商君之法扔掉,重新為大秦加持無二之法。”

周清挺立身軀,迎著王兄的目光,搖搖頭,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可以萬世不朽,除非觸及天道本源。

一如祖師之言,可與天道同在,歷百代而不衰,歷萬世而不朽。

“如韓非之法,實則已經同商君之法有所不同,但大王仍舊很欣賞,因為韓非之法的根基仍舊在法。”

“而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就是法,法就是道,道就是規則,就是秩序,沒有法,就沒有道,也就沒有了規則和秩序。”

“如此,那般國祚也就很容易孱弱,乃至於淪亡。”

“然法的表現卻有多樣,如我等道者修行之萬般法,道家天宗有清淨之妙,儒家有浩然之妙,農家有神農之妙,墨家有非攻之妙,兵家有鐵血之妙……。”

周清面上帶著一絲笑意,將諸般之語緩緩道出。

現在所言,並非是要給王兄下定語,將秦國之法逆轉,而是一條思路,只要本源未改,那麼,其餘諸般都容易改。

哪怕是改過之後,表面看上去和如今截然不同,那其實也沒有什麼。

“寡人有聞,武真侯在南郡修築四郡要道,落些許文書,以通商賈之路,財貨流通往來不斷,數月來,多有庶民融入商賈之道。”

“莫不便是有改商君之言: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民富而不用,則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則農不偷,農不偷,六蝨無萌。故國富而貧治,重強。”

“是所謂,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故戰事兵用曰強。”

“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

“治民羞辱以刑,戰則戰。民畏死、事亂而戰,故兵農怠而國弱。農、商、官三者,國之常食官也,農闢地,商致物,官法民。”

“三官生蝨六,曰歲,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樸,必削。”

“農有餘食,則薄燕於歲。”

“商有淫利有美好,傷器。”

“官設而不用,志、行為卒。”

“六蝨成俗,兵必大敗,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民弱國強,國強民弱。”

秦王政深深的呼吸一口氣,論及這個話題,由不得秦王政不慎重,此等話題一舉一動都會引起秦國的變動。

商君之法,自己精研多年,自然有心得,而且所言都是相當合理,欲要逆改的地方,或許有,但絕對不多。

而王弟之言,似乎覺得商君之法改正的地方很多。

秦王政眉目緊鎖,口中亦是誦出此語。

此般之言,是秦國之所以強大,而六國之所以孱弱之根本法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