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鄒衍封印

一則,老秦人對於秋冬時日的燕國沒有體驗過,聽聞酷寒無比,就是燕國之人,都難以在那個時候活動。

何況不適應這裡的老秦人,那就失去了天時。

二則,對於左右北平與遼西遼東四郡,他們暫時還沒有真正詳細的資訊,還沒有定下最終的沙盤輿圖。

而燕國無疑對那些非常清楚,若然中了什麼計謀,那就失去了地利。

三則,敗軍之國,士氣低落,強行緊逼,或許會激燕國最後抵抗之力,而若是讓他們修養秋冬數月,說不得心中士氣會消磨不少。

否則,秦國就失去了人和。

誠如此,拿下薊城之後,揮戈東進,有喪失天時地利人和之像,如何能勝?

身披黑色重甲,迎著幕府內諸將看過來的道道目光,王翦緩緩而道,滅國之戰,就是要穩打穩紮,不能夠出現任何紕漏。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不能夠給燕趙餘力半點機會。

否則,于山東諸國來說,可就是一個大好訊息了。

“代地的殘趙餘力北逃,根據斥候來報,應該是進入東胡的區域,攜帶之力,有三萬兵馬,或為隱患。”

又一位軍將踏步而出,說道代地的形勢。

燕趙大部分國土都被老秦人攻佔了,如今……連代地都如此,可惜那趙平與趙嘉逃得夠快,不然……趙國的隱患就半點沒有了。

“東胡、北胡等蠻夷早晚要將其徹底剿滅!”

“只是聽聞近年來北胡匈奴勢大,尤其是出了一個頭曼單于,統合北胡諸部,甚至於還要兼併東胡,果真如此,怕是胡人蠻夷更為隱患了。”

“上將軍……,我等在明歲拿下燕趙之地的時候,是否要配合九原蒙恬將軍北上,將胡人徹底剿殺。”

對於胡人,老秦人是不喜歡的。

君不見,數十年前的義渠國之亂,他們就是胡人之國,趁著武王之時秦國內亂,擾亂秦國北地諸郡,令秦國數十年如鯁在喉。

好在,義渠國終究被滅,整個北地諸郡歸一,掃除西側侵擾,使得秦國可以安心東出。

視線放在沙盤的北方區域,那裡大片的草原上,念及數十萬控弦之士在側,隨時有可能南下劫掠,諸將便是不耐。

以前的話,趙地、燕國之地的北方隱患和秦國沒有什麼聯絡,接下來……所有的麻煩則需要秦國自行承擔了。

“內諸夏而外夷狄!”

“諸國諸國尚未歸一,如何御兵於外?”

“果然我等大軍被蠻夷牽制,中原諸地出現問題如何?”

王翦搖搖頭,或許北方的蠻夷將來會成為禍患,可……無論如何,事情有輕重緩急,當權衡輕重。

於秦國來說,目下最為重要的是山東諸國,只要將山東諸國一一滅掉,那麼,期時,整頓舉國之力,將整個北胡蕩平輕而易舉。

現在……沒有那個必要。

有九原蒙恬攔阻足以。

“中原之地平定也快了,有少將軍率領秦軍銳士,魏國眼下之力,如何攔阻?”

“卻是那囂魏牟氣量勇武,越信陵君一籌。”

諸將聞聲,為之頷,的確那般道理,提及中原之事,倒是一人又為之笑語,少將軍王賁去歲率領大軍南下。

先是平定舊韓之亂,如今又要獨自攻滅一國了,真可謂大功勞。

至於少將軍王賁不可能滅掉魏國的念頭,諸將以為這個可能性小之又小,有鉅鹿之地楊端和、關外蒙武、潁川郡、南陽郡在,魏國添做困獸之鬥也。

“魏國今歲攻滅,則三晉在手。”

“明歲燕趙平定,北方不為大亂。”

“上將軍,觀諸國之勢,只消楚國再行攻滅,則諸夏歸一不遠也。”

銀甲將軍李信視線落在沙盤上,那裡大部分都是燕趙之地,可腦海深處,已然補足所有的諸夏輿圖。

遼闊的諸夏輿圖上,代表秦國的黑龍旗已經插在舊韓、舊趙、燕南地上,而今少將軍王賁將率領大軍攻魏。

諸般之力匯聚,滅魏不難,魏國的情況,他們也都清楚。

果然滅國,怕是爵升上造!

同為軍中少壯,豈能落於人後?

“哈哈哈,李信將軍欲要領兵攻楚乎?”

旁側不遠處的辛勝踏步而動,笑語問道。

“自然!”

李信絲毫不掩飾,拱手傲然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