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學宮革新

“這份是武真侯上呈的《中央學宮革新簡疏》!”

“你等都看一下。”

興樂宮內,重臣齊聚一處。

今日乃是商討眼下要事,如隴西、齊國、燕趙、嶺南等地之事,然則……看著面前群臣。

秦王政從王案後起身,對著旁邊的侍者看去,當即,便是一封封抄錄好的文書下。

對於王弟上呈的這個東西,秦王政很感興趣。

而且細細思忖,事關社稷根基。

自己覺得不錯,不知群臣如何想。

“中央學宮,是異於護國學宮而存在的學宮。”

“更是迥異於齊國稷下學宮的學宮。”

“自中央學宮設立以來,已經從其內畢業數千人了,數千人各有所用,或入國府各大行署,或入各大郡縣。”

“只是……,諸夏即將歸一,百家各有所動,中央學宮當變。”

秦王政單手負立身側,踱步於廳殿之中,同時語落種種,中央學宮的重要性數年來一直被護國學宮壓了一頭。

實則,對於中央學宮那邊,自己一直未敢放鬆。

中央學宮所處的區域,以前是文信學宮!

是文信候養客之地,其人麾下門客最多的時候,足有數千人,《呂氏春秋》一書便是從其內編纂。

百家之學!

自己很欣賞,各有所用。

如大田令鄭國,便是水家的人,只是水家的傳承不顯,諸多典籍陳放在儒家小聖賢莊,故而鄭國在小聖賢莊求學。

如韓非,其人雖是出至儒家,更是師承荀況,可歸根結底,韓非更像是一位百家之人。

如墨家,百多年前,墨者三分,其一入秦,在少府之中,堪得重用大任。

如儒家,儘管儒生空談甚多,但對於禮儀一道,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如農家,遊俠雖多,可當初農家漸起的時候,乃是以擅長操持農事為主。

因而被諸夏庶民、耕作之人喜愛。

……

對於從中央學宮畢業的人去向,由各大院堂博士根據成績核定,而後根據少府探察。

方才給予允諾。

在王弟的這份文書中,革新……很重要。

“大王,依武真侯的這份文書,是要將中央學宮現有的九大院堂給予打散,重新組合成嶄新的院堂。”

“混散百家之名,組合成嶄新的院堂?”

“似乎沒有這般必要。”

相邦王綰持手中文書,閱覽著,文書上的內容不難理解,故而可以看的很快。

又聞大王之語,略有沉吟,對著其餘重臣看了一眼,又看了旁邊的武真侯一眼。

還是那般說著。

現有的九大院堂並無不妥,沒有那個必要打散組合嶄新的院堂,況且組合之後的院堂所教導的東西也大差不差。

“這份文書是來商榷的,並非定下。”

“諸卿均可言語。”

秦王政淺淺一笑,沒有對王綰之言給予評價。

“大王,文書而觀,中央學宮內,百家之學並沒有太大變化,就是百家之名給予淡化。”

“同時,百家之學給予混合教導,而且革新之後的中央學宮,新的生員進入更難。”

國尉尉繚子放下手中文書,倒是看出一點點,為之一禮,徐徐說著。

對於中央學宮,己身也是瞭解的。

相對於護國學宮,中央學宮更像是大秦的百家學宮,百家之學在其內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