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刺笈夫人

“大道艱難,諸夏艱難,也許有朝一日,會有那一天。”

“然則,那一天……不知是何時!”

紀嫣然看向兩位弟子。

這個問題自己以前回答過,卻是……答案是答案。

現實是現實。

兩位先賢所語論的道理很好很好。

而在紀嫣然看來,很難很難。

除非將來的諸夏間,人人如龍,人人皆可明悟玄妙知道,皆有無所持之心,皆有無所持之慾。

如此,一切才有可能。

而那……很難,很那。

人!

皆有七情六慾。

那就是先賢所語那個世界的攔阻。

所以儒家孔丘以仁禮教導世人,果然人人知禮儀,則大同可期。

果然人人不德,則所謂的仁禮道德也就無用,那就是最大的仁禮道德,是以上德不德。

越是強調仁禮、道理,說明諸夏越是缺少這個東西。

諸夏千萬之民,識字的百不存一,何以能夠教導仁禮道德,是以……很難很難。

“秦國之法,法術勢匯聚一人之力,非為長久。”

“真不知道上德、大同之世,是一個什麼模樣,難道也沒有法的存在了?”

法!

實則也是仁禮的外顯,從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人不懂仁禮,所以才以法匡之。

果然是真正的天地之法,也就罷了。

而秦國之法。

雖為法治,亦是人治。

大權握於一人之手,也許嬴政是一位……好的君主,其它人呢?

如往昔諸國的趙王遷?

他呢?

邯鄲之內,他登位為趙王,手握權柄,何其荒唐!

“法!”

“也許有!”

“也許沒有!”

紀嫣然一笑,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自己還真沒有細細思量過。

“師尊,姑娘,那裡就是刺笈山吧?”

“是當年趙襄子的姐姐刺笈夫人身死之地?”

紫陽隨在一旁,也是靜靜聽著。

跟隨師尊遊歷諸夏,所見所觀,所遇疑惑,皆一一詮釋,有些可以明悟,印證師尊早年所教道理,受益不少。

有些仍疑惑,卻也時常溫習。

在要道上行走,看向遠處,素手抬起,指著一座山,輿圖上,那座山的名字是刺笈山。

名稱的來源很……奇特。

“趙襄子!”

“趙國的立業根基之人。”

“是刺笈山,當年為師同鄒衍師尊來這裡看過,那個時候……這裡還有趙國的駐軍。”

“因襲殺代王,又聞姐姐自刺而死,趙襄子便是將其葬在這裡,派遣兵士給予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