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1217章 鋁合金

因為蒸汽機氣缸所需的橡膠解決了,設計局才決定繪製出蒸汽機的製造藍圖。該圖紙的精妙之處當前不是蒸汽機,而是那根由蒸汽動力而瘋狂旋轉齒輪,和“大卸八塊”的汽油動機的完美結合!

蘇聯建立的這二十年,全國在推廣十年義務教育。蘇聯的教育體系在國際上也獨樹一幟,即入學的孩子將在十年時間學習極多的知識,當孩子十年級畢業,就該上大學了!

可憐的娜塔莎,她再結束最後一個學年,就具備了上大學深造的可能性。不過,她這樣偏遠地區的孩子,上大學的可能性也不高。

戰場倒是給了她獨特的可能性,這個九年級的孩子,因其獲得了巨大榮譽,戰後被保送諸如莫斯科大學深造,甚至是伏龍芝軍事學院,幾乎板上釘釘。..

這樣的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腦子裡的知識,到了七年級,孩子們就會深入學習物理知識,對於磁生電和電生磁的關係,必須要了解。兵工廠的工人們,大部分完成了義務教育,而這也是遊擊共和國的巨大優勢!

波波夫介紹工人們現在的工作“蒸汽機將全部的部件安裝好,就可和改造後的電機連線了!”

楊明志原因親自見證這個意義重大的時刻,很快,兩個機器的對接工作真實開始。

零件安裝完畢的蒸汽機,被安置在一個大型底座上,由大量螺栓固定。接著,兩個工人抱著一臺暴露的電動機,將其安置在底座上。

這一切,楊明志嘖嘖稱奇,他詢問道“設計圖上我忽略了底座製造,你們增添了底座,如何保證機器穩定固定於底座,就靠這些螺栓?”

且說這底座,這是裡固施科夫又有給自己表功“當然!司令同志,我們的螺栓非常堅固,而且底座也是特殊材料!您自信看,底座的反光可是不一樣的!”

室內的光線有些暗淡,楊明志乾脆將一半不佩戴的眼鏡,從衣兜裡拿出來。他仔細一瞧,這反光確實有異樣。這究竟是什麼?顏色有些像鋁!

看到司令驚異的表情,裡固施科夫來了勁“我們的底座可不是滲碳鋼,我們我高爐已經能製造些更高階的合金。當然,我們也需要獨特的原料來生產,您所看的這個底座,是鋁合金!”

“哎呀!真的是鋁?!”

“的確是鋁合金!”

“現在的鋁何必鐵珍貴百倍,兵工廠所用的鋁從何而來?!”

“飛機!”

裡固施科夫的回答就一個詞彙,這已經足夠了!楊明志狠狠的拍了下大腿,他赫然想到,墜落的b3可渾身是寶呀!這些鋁合金中的鋁皆來自b3轟炸機的蒙皮,最終在高爐內融化,並加入了其他金屬,化作了堅固又輕便、反射著閃亮光澤的鋁合金!

蘇聯航空材料並不落後,早在二十年代蘇聯建立伊始,其國產的“科利秋根鋁”就製作成功。是電解鋁技術的廣泛應用,解決了鋁材的量產問題。隨著蘇聯位於基輔下游的第聶伯河水電站的穩定供電,蘇聯的電解鋁工業也步入正軌。

到了三十年代,蘇聯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基本是鋁合金和鋼材製造,諸如b3轟炸機,其機翼都為鋁板蒙皮。

當戰爭爆後,德軍佔領了整個第聶伯河流域,使得蘇軍的鋁工業,乃至航空材料工業受到致命打擊!

蘇聯的航空鋁材,有六成需要烏克蘭的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和沃爾霍夫兩個鋁廠提供,電力則需要第聶伯水電站提供。而烏拉爾地區各工廠所能提供的鋁合金,僅有全國的5%。

這是戰爭剛開始的狀況。

當戰爭爆,因德軍的推進度過快,大量的蘇聯工廠的重型裝置難以搬遷,他們炸燬了一些工廠,更多的則被德軍佔有。甚至是第聶伯水電站!德軍要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他們就利用蘇聯探明的鋁土礦和遺留的電解鋁工廠,大規模的生產德軍急需的鋁材。

蘇軍失去了烏克蘭的這些工廠,損失不可謂不大。然而,人才才是一切的關鍵。大量的技術人員戰略大撤退,尚未被德軍佔領的工廠,也在蘇軍42年上半年的反攻時,展開動遷。

新的工廠在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建立起來,像是伊爾庫茲克、托爾斯克、新西伯利亞等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城市,得到了迅猛展。蘇聯的重工業得以在大後方迅恢復,同時,美國按照租借法案的極大規模戰略援助也在43年初全面展開。

裡固施科夫搞出的不僅僅是鋁合金底座,楊明志注意到,某些金屬零件也變成了鋁合金材質。

對金屬工業非常瞭解的楊明志,沒有打算因此去批評他。因為,假如他能想到,將飛機的鋁合金廢物利用,在設計圖紙上,很多零件乾脆全用鋁合金了!這是身為司令的他的一個舒服,既然裡固施科夫果斷的使用新材料,自己就不用多說了。

楊明志有意看看工人們的進一步工作,只見蒸汽機和電機迅完成了對接,幾個齒輪對接後,這機器就可運作了。

這臺被拆掉內燃機的電機,其輸出電壓是22o伏直流電,能供應蘇聯絕大部分的電器。電壓能保證22ov,全然在於轉子的穩定轉。電機的結構,設計局的人們研究的很徹底,因而在將動力改為蒸汽機後,也理論上透過幾片齒輪的休整轉子轉,最終確保電力的穩定。

當然,當雷達裝置開始工作,那臺磁控管的功率非常巨大!改造的後的蒸汽電機,還需要將直流電轉變成交流電,再度用變壓器進行升壓,方可令磁控管穩定工作。

在這個時代,這些裝置無異不是傻大黑粗的玩意。即便楊明志在這裡,他也無法用手頭的材料,將裝置進一步簡化,甚至當所有裝置完成,其總體體積比蘇聯現有的更為巨大!

或許是因為楊明志在這裡看著,工人們辦事非常麻利,在電機連線完成,裡固施科夫表態道“理論上,這臺機器已經具備供電能力,如果司令有意,我們現在就可以試驗。”

“試驗吧!”

雷達的未來就始於這臺電機,楊明志下達了試驗命令。

因為這是蒸汽機,先得燒壺開水,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楊明志始終矗立著等待。

當壓力錶現實壓力達到額定值後,工人們開啟了閥門。

這是一臺製作頗為精良的小型蒸汽機,其原理卻和十八世紀沒什麼區別,其中整體上甚至有種歷史的厚重感。和歷史的那些蒸汽機有所區別是,氣缸能承載更強的大氣壓,因而蒸汽機的理論輸出公里,高達五百馬力的驚人數字。氣缸帶動著圓盤旋轉,經過幾個齒輪的配合,最終化作電機轉子的瘋狂旋轉,拼命切割磁感線,電力因而產生。

當電機瘋狂旋轉帶來了獨特的峰鳴時,參與制造的工人們,無不出勝利的吶喊。

一個穿著滿是油汙揹帶褲的工人,帶著電壓表測量後,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電壓已經接近22o伏,比圖紙上的計劃少了2伏,總體沒有大礙。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吶!接下來,你們還要把逆變器造出來。”

“逆變器已經在製作。”裡固施科夫無比自豪的說,“有司令的圖紙,我們辦事效率很高。大概在月5日左右,雷達就能造出來。”

這個日子是此人的隨口一說,站在楊明志的立場,他豈能不驚愕!

“也就是說,你們最快三天後,完成全部裝置?”

“是的!”

“很好,我想我也該籌備一下專業的雷達兵了!”

喜歡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請大家收藏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