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1512章 波諾馬連科的增援計劃

波諾馬連科下達的是緊急命令,七月十九日當日,遊擊運動指揮部能直接統轄的第1o1遠端航空團,便從各地機場,向圖拉市的機場集結。

圖拉,在莫斯科保衛戰時期,德軍試圖從這座城市進攻莫斯科的側翼。

蘇軍以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為代價,守住了這座城市和整個南部防線。

圖拉是莫斯科的南部門戶,現在這座城市和周邊地區頗為安全。莫斯科,這座蘇聯的核心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堅固堡壘,而且大量烏拉爾山、西伯利亞組建的部隊,紛紛經過都投入北方戰場。

蘇聯的布良斯克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一直在與入侵的德軍激戰。固然德軍展開的藍色方案波及到了沃羅涅日,甚至沃羅涅日城市也被德軍攻佔,瓦圖京大將依舊率部守衛者莫斯科城市的南方。

如此一來,圖拉因為靠近都,前往都南方禦敵的援兵,源源不斷的經過這座城市南下,大量的新型軍械裝置,也必然經過這座城市走一通。

因此,圖拉城市周邊不得不新建立了一些機場。

本時代的各類飛機,對機場的要求並非後世那番苛刻。哪怕是純粹的土路跑道都是可以的,只要它被壓路機壓過幾遍足夠結實平整。

雖然前線距離都莫斯科僅有二百餘公里,德軍飛機輕而易舉就能轟炸莫斯科,這種冒著巨大風險的空襲行為,德軍已經迫於恢復實力的蘇軍空軍的打擊,不敢再猖狂。

蘇聯空軍正和德國空軍爭奪制空權,縱使德軍的BF1o9和F19o戰鬥機不斷的改進,蘇軍也永遠不再是伊16這種小飛機,最先進的拉5戰鬥機已經開始量產,卡盧加的上空,蘇軍駕駛著這樣的飛機參與對敵作戰。

圖拉的機場停滿了大量的各式戰鬥機,各支航空部隊出動頻繁,因而每一天,大量滿載彈藥的卡車源源不斷的進抵機場附近的倉庫。

蘇聯在大規模生產戰鬥機和對地攻擊機,在遠端轟炸機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短板。縱使蘇聯在後世生產出最為巨大的安225重型運輸機,目前的蘇聯的水平,遠遜於美國。

第1o1遠端航空團編制有四十六架飛機

一個轟炸機中隊,裝備十架伊爾4轟炸機

一個運輸機中隊,裝備十二架裡2運輸機

兩個混合中隊,共裝備二十四架TB3重型轟炸機

到了1942年,蘇聯空軍開始施行新的編制,一個殲擊航空團標準為三個中隊三十六架戰機,轟炸機航空團則為三個中隊三十架戰機。

同時,蘇軍也成立了一個特別的空軍單位——運輸航空師。先成立的第一運輸航空兵師,下轄1o1和1o2遠端航空團。

因為遊擊運動遠比那個位面展要好,淪陷區的游擊隊對於補給物資的需求實在巨大,因而擔任“投遞員”的第一運輸航空兵師的兩支航空團,其下轄的中隊,都過了普通航空團的軍機數量。

有別於一般的航空團,1o1遠端航空團目前的任務,只要是給淪陷區游擊隊運送給養,在游擊隊修建的炮彈運來政委和運走傷病員,甚至裝載炸彈對重點目標轟炸。因而該團裝備了大量的老式TB3轟炸機,即作為運輸機,又可投擲炸彈。

然而該團沒有戰鬥機的編制,其執行任務要麼在友軍護航戰鬥機掩護下行動,要麼於清晨或黃昏時行動。

該團最出彩的地方,莫過於其團長的身份——格里佐杜博娃,她是一個女人!

一份緊急電報派到了格里佐杜博娃的辦公室,這位胸前掛著金星勳章的資深女飛行員,意識到了她將執行一次有別於以往、意義重大的運輸行動。

遊擊運動指揮部又派了多份檔案,任務的詳情也愈的清洗。

這位英雄的蘇聯女試飛員、戰爭時期的蘇聯英雄,她在十九日下午飛抵卡盧加城外的一個軍用機場。她的一部分部下已經抵達這裡,可以說這次相聚是這支部隊少有的全面集結,許多空軍戰士彼此相見擁抱在一起。

自部隊成立,該團的各個中隊通常獨立的得到任務並執行,甚至許多時候是單機空投任務。已經有戰機折戟長空,新計程車兵和飛機又補充而來,使得部隊一直保持著高強的綜合素質。

波諾馬連科不認為一直突然集結的部隊,能迅裝上物資馬不停蹄的飛抵戰火中的列奇察。但他們的行動必須迅,經過指揮部的討論,波諾馬連科給予1o1遠端航空團的命令,就是在七月二十日下午,全團飛機在一個殲擊航空團的護航下,大規模的展開對列奇察的空投援助。

而在七月十九日的早晨,楊明志對於這一切壓根就沒有想法。遊擊共和國長久施行自力更生的展模式,使得他這位指揮官,在部隊遭遇嚴重後勤壓力時,先想的不是向上級要糧要槍,而是自己想辦法籌措,比如說搜尋每一具德軍屍體,找尋德軍陣地上遺留的彈藥。

後勤只是瀕臨崩潰,它尚未崩潰。然而當楊明志順利抵達鐵匠村時,一份來自前線的電報打到了遊擊共和國,甚至打到了鯰魚村。

原來,當列奇察的戰事於凌晨結束時,蘇軍立刻開展全城搜查。

這一搜查可是不要緊,除了清點抓獲的戰俘,確定俘虜了九百五十人外,居然還找到了二百多個“和平居民”。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和平居民”,要麼是偽軍的家屬,要麼就是“民兵”的家屬。她們是女人,蘇軍戰士樸素的認為她們就是戰爭難民,對於這些人沒有任何的迫害,甚至將懷裡的提前煮熟的土豆扔給她們。

女人得到了蘇軍的庇護,至於那些戰俘,蘇軍在俘虜他們的時候,就現所謂的戰俘實際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穿著標準制服有明確編制的警察團官兵,另一種則是穿著五花八門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的,由“市民”突擊武裝起來的毫無戰鬥能力的“民兵”。

前者是純粹的叛國者,其倖存者的數量非常少,他們都是經過拼命抵抗後倖存的,蘇軍並未立刻展開殺戮,一頓暴戾的胖揍是少不了的。後者的“民兵”,因他們抵抗非常軟弱第一時間投降,蘇軍對於這種人還算是很客氣。

那些“民兵”幾乎不存在什麼戰鬥意志,很多人向蘇軍軍官訴說自己的過往,並對自己為德軍做事的錯誤而道歉。

幾句道歉的話,或者自己抽自己的耳光,絲毫不能引起蘇軍的憐憫。

前線指揮官拉夫連季有自己的考慮,那就是充分利用俘虜的人力資源。

得到了“不會被處決”的口頭赦免後,那些“民兵”突然間就成了非常優秀的帶路者。所以,當城市裡戰爭後的火焰還在熊熊燃燒,尤其是火車站燃燒的建築成為照亮全城的燈塔,蘇軍在大量帶路者的指引下,順利找到了德軍的軍火倉庫、糧食倉庫。

列奇察城內儲存的彈藥足夠裝備兩個團,而蘇軍的武器也多為德械,這一宿,進攻部隊的彈藥得到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補充。至於軍糧的補充,城內的儲存的麵粉足夠一萬人吃上兩週。就是它們還處於麵粉狀態,要食用基本就是熬面粥了。

除卻糧食和彈藥,蘇軍還佔領了列奇察的軍用醫院,暴戾的蘇軍士兵對少數的尚未撤走的德軍重傷員展開野蠻屠戮,至於搜到的女護士強行帶走,畢竟這些女人帶回醫院可有大用處。藥品繳獲了一些,其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