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1712章 筆記本草

一開始,楊桃是希望裹著毛毯舒服睡個午覺的,奈何翻來覆去,自己就是睡不著。

再看看丈夫呢,因為那兩位內務部的同志也去午休了,他只好陪著自己,現在正安靜的睡覺呢!

“還是睡覺最能打無聊,可是我怎麼睡不著呢?以往吃完午飯總有一點睏意,為什麼現在這麼興奮?”

楊桃知道有一種名為咖啡的東西,午餐後安妮來收拾盤子,丈夫也問過她是否有咖啡。

餐車上當然準備了有咖啡,那是高階人員的享受品,也是一些值夜班同志的提神良藥。

“我根本沒有喝咖啡,據說咖啡還苦的不可思議,和中藥有何不同呢?可是我怎麼這麼興奮,不應該啊!”

楊桃就是睡不著,戶外的風景也是千篇一律,看得多了也就倦了。丈夫睡得“不省人事”,她就躡手躡腳的搬出準備的老書,小心的摘下自己的眼鏡,用麻布包好放進木盒。接著往床鋪一趴,側躺著安靜的看書消磨時間。

她完全不明白,自己的興奮實際就來自拿一瓶棕黑色的糖水。可口可樂的藥效時間並不長,她以不佳的姿勢看書,終於還是睡著了。

下午三點,甦醒的後的楊明志意識到,自己不應該繼續荒廢掉時間。

他坐起身,看看另一側床鋪的妻子,她睡相恬靜的真是像個孩子。

他沒有吵醒妻子,而是拎著筆記本出了包廂,搬來一直皮椅安靜的坐在床邊,時不時的看看風景又陷入冥想。

楊明志不止一次的捫心自問我到了新西伯利亞都需要做些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

歷史給予我巨大的機遇,我有能力進行偉大的創造。不僅是為了打贏這場戰爭,也要俄國曆史上留下我的名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名字,還要成為世界名人。

歷史將不僅記住各個國家的領導者,一些推動了歷史程序、科學進步的人,必將流傳到遙遠的未來。

一個武器明家也可以留下自己的名號。

四百年前,匈牙利人烏爾班,憑藉著自己製造的巨型火炮,宣告了厚重城市圍牆防禦時代的終結。

人類何時開始修築城牆的?自君士坦丁堡陷落,只怕人類已經修了五六千年的城牆,一種新型武器改變了這一切。而這,就是一位軍械明家名留青史的原因。

現在,人類的戰爭日新月異,可能十年時間,新的戰爭就能將曾經的那些戰略戰術全部推翻,迭代度之快,以至於軍校的學生還沒畢業,戰爭就換了形式。

“我能做些什麼呢?我明白了,我要對蘇軍的武器裝備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造。先,從提高班組火力開始。”

楊明志,在那個位面他在pLa服役過,自然對那個時代的軍隊模式非常瞭解。

二十一世紀的戰爭是怎麼打的?以最短的時間投射出恰到好處的火力,非常精確的擊中敵人,而己方軍隊卻在戰場以外。

這就叫做非接觸性戰爭,如果告訴諸如朱可夫、鐵木辛哥這些蘇聯元帥,一百年後戰爭都是這樣打的,他們會相信嗎?太科幻了!他們很可能相信百年之後這些必然是真的,就好比上溯到1812年衛國戰爭,那時候的庫圖佐夫、巴格拉季昂,會相信一百年後的戰爭,斯拉夫民族能動員一千多萬士兵投入戰爭麼。

現在的蘇聯,根本無法資訊化時代的戰爭,更糟糕的,很多士兵手裡拿著的還是沙俄時代定型的栓動步槍。

變革,先從士兵的單兵武器開始!

楊明志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勾勒出槍械的草圖、單兵火箭炮的草圖。

對他而言,若論什麼步槍最好用,要麼是八一槓,要麼是零三。九五式當然也可以,但它結構比較複雜不說,製造的材料也是本時空難以量產的。

他們是老毛子,老毛子該用什麼槍?那還用說麼?當然是ak槍族咯?

“啊,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您現在應該意氣風的操作坦克吧!或許您已經有了一些槍械的構思,很遺憾,我已經有了現成的成果。”

楊明志一直覺得,蘇軍單兵作戰能力必須得到提升,先就從提升火力開始。他也很明白,老毛子有很多高人,再說中間威力彈也不是新鮮玩意。

如果說小口徑彈很容易演化成中間威力彈,那麼日軍的六毫米步槍彈已經全面使用了。

那個位面上,德國強行上馬mp44專案,忽悠著小鬍子開始量產出sTg44。蘇軍攻入波蘭境內後,就遭遇大規模裝備sTg44的德國步兵師,恍若遠處的敵人陣地,到處都是機槍堡壘似的,蘇軍步兵吃了大虧,最終還是靠火箭炮的密集轟炸才撬開缺口。

正是突擊步槍在二戰中的驚豔表現,逼迫戰後的許多國家,認定全威力彈的時代已經落幕,未來的單兵武器需要基於中間威力單研出的槍族,來武裝本國大兵。

“好吧,本來ak47的原型槍在1946年就完成了,以蘇聯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量產。我既然到了蘇聯,何必要苦等卡拉什尼科夫呢?再說,也許本時空的他會因為許多原因,沒有從事槍械明。甚至,他成為犧牲的坦克兵之一呢?我沒有理由等他,也不可能去等。如果我可以控制一些兵工廠,我畫了圖紙就強行讓他們去生產,我要給斯大林寫信,讓他批准我的一切生產計劃!”

楊明志定了定神,他對ak47的結構非常瞭解,對它的優點缺點更是門兒清。

ak47的改進型就是akm,華約國家乃至中國,大量仿製的就是akm,在這方面未來的中國可是集大成者。以至於中國的仿品數量過於龐大,質量還不錯,國外的買主並不稱呼它五六沖,直接冠名為ak47。

他在筆記本上勾勒出akm步槍的模樣,簡要勾勒出它的結構佈局,一些重要部件的引數。簡圖旁邊更是用漢語寫著,諸如“槍械用衝壓技術”,“彈匣使用衝壓”、“槍托要可摺疊”之類的話,

他甚至畫出了一套彈股系統,雖然當前蘇軍的衝鋒槍都能安彈股,然其構造和楊明志的這個差別很大。

因為,楊明志所採用的可是那個位面,中國軍械工程師巧奪天工的明。所謂開啟彈股蓋子,將子彈擺放進去,合上蓋子扭動幾圈旋鈕,內建在中心的條即為齒輪盤提供動力。當槍械開火時,彈股內的齒輪盤也在旋轉,這實際是一種輪式供彈機構。

比起蘇軍常用的波波沙的條彈力彈股結構,該結構更為簡單靈巧,故障率極低,維護非常簡單。對製造廠家而言,其生產工藝更為簡便,產量自然就更大。

楊明志知道自己帶兵時,那些裝備波波德衝鋒槍的戰士,從沒有人把彈股塞滿,往往塞到六十就停了。為何?塞到71,條老化的厲害,也非常容易卡彈。他對此已經詬病良久,奈何作戰時期,蘇聯的軍工部門顯然沒有時間對這個彈股進行一些改進,或是根本就沒有這樣想過。

“唉,還是八一式槍族的彈股系統最高明,用的時候再給條上勁,永遠不會老化!”

閒來無事,他簡直勾勒出了一套槍族系統。

突覺得腹部一陣不爽,楊明志沒有合上筆記本直接往皮椅一方,自個直奔廁所而去。

……

蹲了一次大號,待其走出們,只見的那兩位內務部的同志,居然聚精會神的看著自己的筆記本。

“糟了,我的手稿還沒到給他們看的時候。”楊明志有些慌神,連忙走去。“嘿,你們在看什麼?”

“是您的繪畫。”費留多夫隨口一說。

楊明志二話不說,走上前拿起筆記本直接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