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1777章 造點中式廚具

烈酒下了肚,整個肚子暖和和的,或是歉意和感謝,楊明志連喝三杯,嘴裡更是振振有詞“廠長同志,很抱歉不能和您共進晚餐。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我連續喝下三杯酒,以示我的歉意。”

“啊,您不必這麼拘禮,在我們俄羅斯就沒有這種傳統。不過,每個冬季都有酗酒的笨蛋躺在路上睡覺,醉酒中被凍死。或許今年的情況會好很多,聯盟的糧食大部分供應軍隊,實在沒餘糧釀酒,但願酒鬼能少很多。”

“但願如此。”

“可是有酒不喝就太愚蠢了。將軍同志,既然是您妻子親自給你做飯,想必也是最正宗的中餐吧。”

聽得尼古拉耶夫斯基如此問,楊明志努力思索,猛地想到這個老傢伙曾說過,十多年前新西伯利亞城市還有一些中國商人,城中有一些中餐館。

“當然是正宗的中餐,用蘇聯的實在做出最正宗的中國麵條。嘿嘿,廚師是中國人,做法也是中國式的,真是最正宗的中餐。”

楊明志故意這麼說,引得尼古拉耶夫斯基瞬間提起興趣,整個人雙眼爍爍放光“是嘛?或許我可以去拜訪您。我不得不佩服你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你們的國家並不強盛,做出的餐飲卻是不可思議的,或許你們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做菜了。哦,對不起……對不起,我的話有些不恰當。”

“不礙事。反正七十年後中國又是全世界第一強國。”楊明志壓根就沒有對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話多想,他喝了酒亦是敢說。

既然說到吃飯的事,楊明志當然不介意請這位對自己幫助巨大的廠長吃頓中國大餐。

請客是必要的,屆時楊明志絲毫不介意自己親自做大廚。

“尊敬的廠長同志,您絕對想不到,其實我的廚藝也是不錯的。相比較我的妻子,我的廚藝更佳!”

“哦?!”

“您對我幫助很大,我有理由請您吃一頓家宴。”話趕到這裡,楊明志靈機一動,順理成章的把自己另一個計劃和盤托出。“我記得83o廠的前身是專職生產家用金屬工具的廠子。我想,生產一點廚具也是有能力的?”

“當然!生產一些鐵盤、餐刀、餐叉,都是非常容易的。”

“哇!這是太好了。正宗的中餐需要一些正宗的中國式廚具,那些廚具是蘇聯沒有的。如果您為我生產一些,就太好的。”

“當然可以。”

“那好,請您給我紙筆,我就在這裡,給您畫一下圖紙。但願……但願您的工人也能像生產衝鋒槍那樣,以巨大的熱情給我……給我生產一些特殊的大鐵鍋,以及一些蒸汽籠子……”

俄羅斯不曾用蒸汽加工食物,楊明志不知道相關的詞彙,只能用“蒸汽”和“籠子”形容蒸籠這種中國炊具。

聽著這個,尼古拉耶夫斯基當即費解。

“什麼?蒸汽?”

“對,就是用蒸汽來加熱食物。”

“蒸汽還能用來加熱食物,我……等等!”

尼古拉耶夫斯基仔細思考,終於想到十多年前,他吃過一種特殊的麵包。

“尊敬的將軍,我年輕時到中餐館吃過一種不用烤箱加工的麵包,那種麵包的裡面還有一些醬肉,樣貌奇怪口味倒是不錯。”

“哦,您說的是包子。”

在這裡楊明志所說“包子”一詞完全是漢語音譯,尼古拉耶夫斯基絲毫沒有頭緒。

“包子就是用蒸汽加熱的。”楊明志繼續興奮的說,“中國人不吃烤麵包,我們最多吃烤制的餅。我們熱衷於用蒸汽加工食物,比如把南俄的大米用蒸汽蒸熟,或是把醃製好的鮮魚蒸熟,甚至是牛肉羊肉。高溫蒸汽可是比開水更熱,足足一百五十攝氏度呢?但用蒸汽烹飪需要相應的廚具。您必須明白,中國人加工麵食,手法可是多種多樣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內心充滿了期待,如果能吃上將軍做的一頓中式晚宴,那是一種幸運,也是自己長久以來高強度又乏味工作的一種調味劑。

紙和筆都放在楊明志面前,很快的,蒸鍋和籠屜的結構圖被突擊畫下來。圖紙簡陋一些不是問題,楊明志知道工人們照著自己標註的數字引數,參考著粗糙的圖,把廚具生產出來不是問題。

“不管是衝壓還是焊接,您的工人照著圖紙製造就行。終歸我需要的是一些特製的鍋,您覺得您的人多久能完成?”

“大概一天時間,或者……”尼古拉耶夫斯基想了想,“最多也就是兩天時間。看看您的圖紙,似乎不是什麼困難的操作。”

“那就拜託您了。除此外我還需要一些別的的廚具,似乎83o廠曾經有所生產?”

“當然,如果您需要一些餐叉,我們將再度量產。那些模具暫且收起來,我們把模具拿出,即可開始大規模衝壓生產。”

“那就再生產一些餐叉餐刀之類的,如果可以再造一些鐵盆鐵盤”

“好的,您交待的所有任務,我都將完成。”

生產一些餐具,尼古拉耶夫斯基沒有絲毫的壓力,不過是從倉庫裡將衝壓用的模具拿出來。例如鐵鍋,它根本就是用衝床一壓而就的。

蘇聯家庭對廚具的需求是有限的,主要源自於他們平日做飯的烹飪方式。

全聯盟範圍的集體農莊化,使得做飯的工作交給農莊食堂了。至於城市居民,由於人民所分配的房子太小,廚房基本就是幾家幾戶共用。

人民非常熱衷於吃麵包,所以城市居民就去商店買麵包,農村居民就到農莊食堂兌換麵包。

輪到人民親手做菜,不過是把大量的蔬菜土豆扔進一口鐵鍋裡熬煮,以濃湯果腹罷了。

固然沙俄宮廷流傳下來許多種俄式大餐,到了平民百姓這裡,就著菜湯啃麵包,正是最常見的居民寫照。

83o廠的身前,工廠生產了各類金屬工具,其中刀叉這種餐具早已完成了全市家庭的普及,熬湯用鐵鍋也基本家家戶戶有一口。

尼古拉耶夫斯基今天接下兩個任務,在他看來這些任務都是能夠迅解決的小問題。

最終令他頭疼的問題依舊只有一個——如何安穩的完成下個月的兩萬支衝鋒槍任務。

……

夜幕籠罩著整個新西伯利亞,大街之上出現絡繹不絕的人群,他們是下班的工人們。

城市有一百五十多萬人口,以蘇聯的標準這就是罕有的大城市。當然以中國的標準,如此人口的城市也不算小了。

即便斯大林格勒激戰正酣,也不是所有的蘇聯工廠是全天候連軸轉。最繁忙的是軍工廠,其次是皮革紡織類工廠。

跑了一整天,楊明志的身子沒法不疲憊。一想到老婆挺著肚子還給自己下麵條,那種幸福感幾乎將疲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