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魏走鏢人 第144章

明代,孝宗年間,有孝子馬氏名尚峰,天生神力,武藝群,於平亂倭寇之亂中有功,特賜命為應天巡撫,專職剿滅殘餘倭寇。

瞧著《明傳·江淮地方誌·尚峰列傳》中的內容,身為故事本人的馬尚峰是一頭黑線,他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自己沒事在家撰寫史記???

瞧著四個點頭哈腰的師爺,其中兩個眼罩上還有墨汁,馬尚峰一陣頭大,見過不要臉的,但原主這種行為,值得反思!

“你們看看這,什麼叫平亂,要重點突出,還有應天巡撫,在職期間如何行事,這都要仔細寫上去,不然後人怎麼目睹本官風采?”

馬尚峰將線裝書扔下,怒視四個師爺,常年練武,早些年有領兵打仗,如今也是身居高位而養成的威望,那是四個普通師爺能扛得住。

“可,可是大人,您魚肉鄉里,政績已經連著三年位列江南巡撫最末等,這,這要我們如何寫?”

師爺磕磕碰碰說道,不是他們不想寫,主要是這位大人為官清廉(劃掉),體恤百姓(劃掉),但這政績實在是不敢恭維。

馬尚峰盯著師爺,嚇得他夾緊雙腿,差點嚇尿。

“很好,就先寫江南巡撫的職責,之後再說抗倭史,對了,輔大人的功勞要當其衝,其次是戚將軍,明白嗎?”

“是是是,一定按照大人所言撰寫。”

四名師爺那敢抗命,這江南三省,這位爺可是二品巡撫,比封疆大吏還封疆大吏,只有他罵人的份。

馬尚峰這才心滿意足,暗道原來這笨傢伙恐怕也是腦子簡單,不然就這不走公關還能活到現在的二品巡撫,著實少見。

恐怕上面的人也就是覺得他頭腦簡單也生不出什麼事端,不了了事。

這張居正乃是當朝輔,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怕是民族英雄戚將軍,也得禮讓他三分。

別人不知張居正,馬尚峰卻是明白的很,畢竟也是穿越眾,他也沒有那個心思去京城拯救什麼大明,不如當個地方惡霸來的實在。

正準備去後院睡個午覺,自己的御用師爺急匆匆跑了進來,“大人,大人,施家鎮出事了。”

馬尚峰滿不在意的讓人端上茶水,看著氣喘吁吁的御用師爺,“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下面的人自己解決就行。”

“天大的事,天大的事。”

御用師爺瞧著自家大人沒精打采的樣子,都快哭了,“這事已經驚動了皇上,聖旨已經從應天出,大人,還是快些啟程去施家鎮吧。”

馬尚峰滿腦子問號,暗道原主除了偶爾敲詐一番地主老財,沒事收取一下過路費,還算是個好官,怎麼就驚動皇帝了?

天可憐見,比他馬尚峰為官更惡的大有人在,可為什麼,皇帝就注意到了他這個小透明呢?

“師爺,好事壞事?”馬尚峰趕忙問道。

御用師爺搖頭嘆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大人,咱們還是快些去施家鎮吧,免得聖旨到了延誤。”

“施家鎮生了什麼事?”馬尚峰問道,實在是他大門出去不過在姑蘇城內晃盪,二門出去也就在附近遊蕩,實在是不知下面的鎮子出了什麼事!

“扶桑鬼王作惡一方,殺害多人,震驚朝野。”

“備馬。”

馬尚峰滿腦子都是扶桑鬼王,為禍一方,這這開啟的劇本不對啊,古代世界,有鬼王?

騎在馬上,看著東倒西歪,沒精打采的親兵,馬尚峰不由得火大,“一群飯桶,平日只知道吃白飯!”

“將軍。”副將瞧著馬尚峰火,當即整隊。

有的人沒戴帽子,有的沒拿兵器,有的更離譜,連鞋子都只穿了一隻。

瞧著親兵這個不堪重用的模樣,馬尚峰罵死原主,怎麼把兵煉成這個鬼樣子,喝道,“師爺,庫房裡還有多少火統?”

“大人,庫房現存火統二百零八根。”

“怎麼這麼少?”

馬尚峰錯愕,在原主記憶中,姑蘇是抗倭前線,自己又是巡撫,這火統的數量,一直都在四位數以上!

御用師爺不說話了,連帶著副將都是滿臉訕訕。

馬尚峰不用想也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少了,怪不得大明要亡,“年輕力壯的,有你拿著火統趕去施家鎮,有多少大炮都給我拉上!”

“大人,為何用炮?”御用師爺不解問道。

原來的馬尚峰脾氣一直很臭,現在的馬尚峰也被搞成了這個臭脾氣,罵道,“拉練,補給,糧秣,我不想看到出任何差錯,否則,軍法處置!”

瞧著自家大人是真的火大之後,副將也收回往日的輕浮,沙場氣度迴歸一二,“遵令。”

扶桑鬼王,扶桑鬼王!

馬尚峰想起了這是什麼,施家鎮,草廬居士,好在,他手底下還有不少力量,都是曾經戚家軍的精品武器。

磨蹭一個多時辰,年輕力壯計程車卒才背布包火統,小跑著在副將身後,更遠處則是較為老弱的推著紅夷大炮前進。

而在最前方,馬尚峰一身金甲,提著一杆長戟,快馬前行,不由得他不急,聖旨都在路上,這要是看到點什麼,被捅上去,腦袋難保。

緊趕慢趕,距離施家鎮還是有較遠距離,馬累的半死,才趕到施家鎮外三十里的荒廢驛站。

“人呢!”

馬尚峰看著空空如也,積灰已久的驛站怒火中燒,怎麼都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