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入慕之賓 入慕之賓 第90節

不出意料,府衙之中的大小官吏早已經在城門前等候,車馬來到時,隨即下拜,山呼萬歲。

太上皇在馬車上露出臉來,從容地讓眾人平身,而後,在簇擁之下入了城。

官署之中燈火通明,堂上,太上皇頗有君主之儀,接見了縣令縣丞等人。

“臣等愚鈍,竟不知上皇駕臨。”縣令誠惶誠恐,道,“上皇恕罪。”

“朕體察民情而來,本不欲煩擾官署。”他說,“只是出了些變故,不得已要在城中駐蹕。卿何罪之有,快快起來。”

大約是見他言語隨和,一眾官吏的緊張之色終於緩下。

太上皇讓眾人落座,又細細詢問縣中事務。眾人一一回答,不敢怠慢。

我並非僚屬,這些事不便旁觀,自行走到了後院裡。

那縣令倒也通透,給我安排了僕婢伺候。官署的館舍,自是與李郎中的醫館不可同日而語,我盡情地沐浴了一番,而後,僕婢們圍上來,為我穿衣,擦拭頭髮。

“娘子甚美。”一名圓臉僕婦微笑道,“上皇身邊的人,果然如傳言所說,個個是神仙般的品貌。”

其他人亦恭維不斷。

這伺候,比宮裡的還周到,我卻有些不慣起來。

莫名的,我有些懷念李郎中的小屋。雖然又破又小,住在裡頭,也總因為某人而一驚一乍。可在那裡的兩三日,卻一點也不清苦,彷彿一場夢……

“娘子,”一位年輕的侍婢羞澀而好奇地望著我,“不知娘子可是姓杜?”

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駕(下)

我聽得這問話,怔了一下,轉頭。

“姓杜?”我問,“何有此問?”

那侍婢道:“妾聽坊間流傳,說上皇身邊時常跟著一位姓杜的娘子,是一位絕世佳人……”

話沒說完,一旁的僕婦忙道:“小女子家家,每日不正經做事,光去聽那些舌根。還不快為娘子倒些水去。”

那侍婢面色通紅,忙應下,行禮退去。

“娘子莫聽她胡言亂語。”那僕婦臉上堆笑,討好地繼續給我梳頭,“鄉野小民知道個什麼,她定是見娘子漂亮,便想起市井裡那說書的編的故事來,問出這等胡話。”

我在鏡中看著她,片刻,露出微笑。

“是麼?”我轉過來,從她手裡接過梳子,不緊不慢道,“市井裡說書的,編了太上皇和那位絕世佳人杜娘子的什麼故事?我也想聽。”

跟京城的人一樣,洛陽百姓,也是為太上皇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對於他一直不曾婚娶的原因,眾說紛紜。

這個故事,據說在洛陽一帶流傳甚廣。跟京城裡的大多數版本一樣,太上皇之所以獨身至今,乃是心中藏著一位佳人,名叫杜媞。這女子有天仙之貌,太上皇對她一見鍾情,一直帶在身邊,金屋藏嬌一般養在深宮之中。但因為這杜媞的父親是罪臣杜行楷,身為罪眷,太上皇不能將她正式迎娶,故而就將婚事一拖再拖,寧可獨身也不肯負了她。

從小到大,我聽過不少說書的編的故事,多離奇的都有。

相較而言,僕婦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來的這個故事,只能算中規中矩。

但有一點,足以讓這故事脫穎而出。

杜行楷的膝下沒有兒子,只有一個獨女。這獨女的名字,正是杜媞。

我在京城的時候,從秦叔那裡知道了不少洛陽的訊息。包括太上皇的近臣有哪些人,什麼人管著什麼事,跟京城這邊的關係又如何等等。

關於杜媞,我自然也知道,不過那是作為了解杜行楷的身後事打聽到的。

杜行楷的妻子姓祝,杜行楷去世之後,一直帶著女兒杜媞住在扶風。不過在齊王起兵之前,就將這母女接到了齊國去,登基之後,又將她們接到了京城,最後,帶去了洛陽。杜行楷對太上皇而言非同一般,遺屬被太上皇盡力照顧,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我沒想到,原來他和杜媞還有這等緋聞。看來兩京之間確實各領風騷,連說書的也流派不同。

呂均被我找來的時候,看到案上的羹湯,愣了愣。

“娘子,這是……”

“這是給你備下的。”我微笑,“這些日子你辛苦了,忙前忙後,定是連覺也睡不好。今日我見到你的時候,就覺得你瘦了,特地煩勞這裡的庖廚做了些羊肉羹。”

呂均目光一亮,受寵若驚,忙道:“豈敢勞煩娘子為在下操勞,在下斷不敢……”

“這話就見外了。”我和氣地將那羊肉羹推前些,道,“你我認得多年,又幫了我兄妹許多,謝還來不及,哪裡說什麼操勞。你從前就愛吃這個,我沒記錯吧?”

“沒錯沒錯!”呂均高興起來,不再推辭,“多謝娘子!”

說罷,他將手在衣襟上擦了擦,在案前坐下,吃了起來。

他果然是忙得沒工夫用膳,此時得了愛吃的,大快朵頤。

“慢些,還有。”我坐在對面,唇邊始終帶著笑容。

待他吃完了一碗,我拿起勺子,又為他添了進去。

“娘子不必動手,在下自己來,自己來!”他忙道。

我說:“又說這話。莫忘了,我此番到洛陽去,可是要跟太上皇成婚的,日後,我們說不定要天天見面。”

“是是是……”

我嘆口氣:“說來,在洛陽,我除了太上皇和你,並不認得許多人,怕是見了面也說不上話。那邊的事,我也統統不知,也不知將來會鬧出些什麼笑話。”

“娘子不必擔心。”呂均拍著胸脯道,“無論什麼人什麼事,娘子都可問在下,在下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