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重生學霸人生 拜祭

第二天一早,早早地,外公就起來叫大家出了。

因為外公外婆家裡的親戚大都出了五服了,就外婆還有一個表妹,但是蘇禾的父母對於外婆表妹是晚輩,又剛好有事就沒有過來。但是F村還有一個風俗就是祭拜要提前幾天,可以提前收到好過節。

雖然到了現在很多人認為這都是迷信,但是這麼多年的習俗還是維持下來了,畢竟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會收到,反正不過是提前幾天時間。

所以這些要準備的東西只能自己去採買,而大家對於這些祭品都是比較忌諱的,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這些東西都是不能進門的。只能提前起來採買,這些東西要好幾個地方才能買齊。

雖然現在提倡火葬,但是對農村的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不了,選擇土葬。蘇父蘇母就是安排的土葬,葬在了村子不遠的一座山上。

遠遠地,蘇禾看到車行駛的方向就知道了地方。前世蘇禾清明祭拜就是這個地方,每年都會跑的,蘇禾的印象很是深刻。

山上的路狹窄且不平,車子是行駛不上去的。蘇禾一行下車步行,小姨扶著外公在前面帶路,蘇禾扶著外婆跟在後面。

現在路上基本沒有人,這個時候不是祭拜的時間,而這座山上都是墳,所以平常是沒有人會上山的。

當時蘇禾在醫院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跟在外公後面走了很久還是沒有走到。中途卻路過了前世蘇禾拜祭的位置,也是,山不大,路過還是很大機率的,那裡和記憶裡的一模一樣,可惜的是她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她。

在一路的胡思亂想中,到了目的地。

遠遠地,蘇禾看到在幾座墳包邊上有一座小房子,比平常的棺材要寬點。走近前去一看,墓碑上是倆個人的姓名,倆人合葬在了一起。

外公外婆上前用帶來的工具處理邊上的幾座墳包上的雜草,蘇禾和小姨也趕忙上前幫忙,等把雜草處理乾淨,又給掛上買來的彩條紙。

根據墓碑上的碑文,蘇禾知道了邊上的幾座墳包是蘇禾外公的父母親和祖父。不過記憶裡蘇禾並沒有拜祭過,不過每年蘇父蘇母會和外公外婆在清明節的時候回老家拜祭。

而今年外公外婆沒有回來拜祭,現在過來看蘇父蘇母總也要拜祭下。跪著燒完紙錢,挨個磕了頭,放過鞭炮,一行人才到了蘇父蘇母墳前。

看到墓碑上蘇父蘇母的照片,蘇禾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一下子跪在了墳前。慢慢地挪動著一點點把周圍的雜草段枝清理乾淨。

外公外婆沒有吭聲,只是沉默地把手中剩下的紙錢遞給蘇禾,幫忙把祭品擺放好。

蘇禾一邊把紙錢點燃,一邊泣不成聲。外公的父母祖父蘇禾沒有見過,記憶裡也沒有出現過,沒有什麼感覺,但是蘇父蘇母不一樣,原主記憶裡,從小到大,蘇父蘇母無處不在,最後還為了保護她而死,如果不是她,蘇母可能不會死。而且前世的父母對她也是掏心掏肺的好。

只要一想到蘇父蘇母的容顏,蘇禾的眼淚掉的更兇了。

日頭一點點地昏暗,小姨剛想要去勸下,晚上下山不方便,蘇禾就已經整理好心情站了起來,不管怎麼說,生活總要繼續,活著的人也不能一輩子沉溺於此,何況還有外公外婆小姨在呢,為了他們也不能一味倒在這。

2號一天大家都沒有心情出門,在旅館裡待了一天,連吃飯也是就近解決的。

3號是忌日,雖然前倆天已經拜祭過了,但是大家還是打算過去拜祭。

剛要出門,外婆表妹打來了電話,說是已經到了火車站,問蘇禾一家在哪裡,等他們一起過去。

聽到表妹特地從外地趕回來,外婆的嘴角勾起了一絲微笑。

表妹與外婆年輕的時候關係是很不錯的,倆個人就差了倆歲,又是在一起長大的,就連外婆到了外地讀書都沒有生疏,只不過後來外婆嫁給了外公,之後去了b市教書,而表妹嫁到了別的村子,後面到了外地打工,這才聯絡的少了點。

但是去年蘇父蘇母去世,外婆表妹是馬上趕了過來幫忙,今年是家裡有臨時有事才拖到今天到,聽話裡的意思是一家人都趕了過來。這讓外婆挺欣慰的,這代表了重視。

既然外婆的表妹一家要來,那自然是要等著一起的,而且外婆表妹一家在這裡又沒有住所,又是特地為他們家的事過來的。蘇禾一家自然有義務給他們安頓下來,而蘇禾一家在這邊也沒有住所,住在了旅店,那自然是要安排到這裡的。

外婆表妹一家是坐火車過來的,同市就有火車站,離這裡也就一個小時不到的路程,所以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