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美人倚劍我出鞘 第144章 青黛夜聊佛源(一)

潘南榭哈哈一笑,說道:“小梅,你可別這麼認為。別說傳武武門派了,即是那些隱世家族,包括那些遁入空門的佛門道門中人,都存在著名利之爭,爭到什麼樣?爭奪到到可以師兄弟互相殘害性命,親手足殘害生命,甚至母女,父子都互相相害。只不過這些山外門派,隱世家族,佛門和道門裡的人,把這種傷害的事做的比較隱秘而已。我就打個比方吧如果說紅塵俗事是一個綜合性的醫院,那麼你在這些醫院裡面看到的病人會很多很多,而你說的山外門派,隱世家族及佛門道門中的這些傷害,陰暗,扭曲,這些人只是在大街上的人,不在醫院裡,你不檢查是不知道他有病的,等一旦檢查,人人都有病,或多或少,完全沒有病的人也有,是真的很少很少。”

居初梅驚詫地看著潘南榭,說道:“不會吧,佛門講慈悲,道門講無為。怎麼可能害人?”

南宮青黛說道:“小梅,你潘哥說的沒錯。我來講一個例子,佛門禪宗六祖慧能,就是因為怕受到迫害,而遠遁嶺南,隱名埋姓蟄伏十多年,等他靠上了王權,才開創了禪宗南派,而另外一個接班人叫神秀,在北邊成立了禪宗北派,當然他也是依靠了王權。更何況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也有好幾個人都是被人殺害的。還有密宗,從成立起,密宗裡的各支流派間,本派內,衝突,殘害就沒停過。”

潘南榭點點頭,他突然感覺南宮青黛有些學識了,不簡單啊。不是一開始認識的那種膚淺,清高的樣子了。

而南宮青黛對潘南榭更是有了一番新的瞭解了。覺得他絕不是僅僅一個道醫或者一個武道高手那麼簡單了。

她藉著端起茶盅喝茶的時候,悄悄看了一眼潘南榭,腦中突然想起了南宮羽涅說的那句:“要不我把我妹妹送給你”這句話,頓時不由得面部熱。

這時候,白草突然說道:“南宮姐姐,不如跟我們說說佛門的事吧。我們都是屬於道門的,對於佛門一無所知啊。”

潘南榭笑笑不說話,看著南宮青黛。

南宮青黛有著羞澀,說道:“我可不敢在潘先生面前賣弄。”

潘南榭笑道:“青黛,難得兩小丫頭有如此求知興趣,你方便的話,就隨意講講,權當講個故事吧。”潘南榭無意間把南宮小姐改稱了青黛,南宮青黛心裡莫名喜悅。

南宮青黛看了一眼潘南榭,又看了一眼居初梅和白草,問道:“那我就班門弄斧隨便說說?”

居初梅和白草同聲說道:“說說唄。”

南宮青黛想了想,說:“那我就簡單地把佛門當個例子,來說說它的淵源,你們可以透過它的起始,展以及其中的周折,自己想想,那些所謂的世外清淨之門,是否真的與世無爭,淡泊名利了。”

白草趕緊給南宮青黛續上香茶,又續上了一盤檀香。

南宮青黛緩緩說道:“先,我不是信徒。也不是對立面。

在此我就想聊聊我所查閱到的一些佛教常識以及淵源,和大家客觀地理性地互相交流一下,我在此概括的佛教淵源和常識。不按時間的順序,想到哪裡咱們就聊到哪裡。單說一個佛教,你們從佛教可以聯想到其他宗派。都是類似的。

先,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古印度和現在的印度不是一回事兒。範圍不一樣的。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在如今的尼泊爾境內,他的名字是喬達摩悉達多,家中有妻有子,是釋迦族的聖人,故稱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是剎帝利階級,我們知道印度有五個階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陀羅,達利特。其中的最高階級是婆羅門,婆羅門掌控支配著一切社會資源,負責宗教祭祀,有著很大的政治權利,剎帝利就是國王部落領和武士的階級。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並組建團隊,正好是婆羅門祭祀萬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衝擊的時期。

要注意的是,佛教不是教派,是教育的教,它是以佛家思想為基礎的教育教化團體,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教派,這是誤解了。佛家思想是集哲學和邏輯學於一體的思維體系,不是神話修真之類的。

這裡提一下,我們所熟知的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古印度明的,其中o這個數字起源於佛家。

釋迦牟尼出生和住世的那段時期,很奇妙,東方和西方几乎在同一時間出現了眾多先哲,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集中大爆,孔子、老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在這一時期。學術界稱之為軸心時代。”

南宮青黛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說到佛教的起源和展,有幾個情況是繞不開的,無論是愛好者還是修行者都應該瞭解一下。

(1)絕大多數來源於《奧義書》,這本書就是婆羅門的一個集子,匯總了古印度很多先哲和冥想者的智慧和思想理論體系,尤其裡面的業力,因果,輪迴等理論,後來都被融入進了佛家思想。

(2)佛教把其他思想流派全部稱之為外道。那麼在釋迦牟尼初創佛教時期,也參照和吸收了當時六個重要流派的思想理論體系和一些律條,後人稱之為“六師外道”。

(3)根據佛經記載,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宣揚佛法,是對陳喬如五人講述的,世人稱之為法輪初轉。事實上,在這五人之前,是一位居士最早聽到佛法的。

(4)佛陀對陳喬如五人說法後,陳喬如五人信服,決定跟隨佛陀。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正式成立。

(5)後來舍利佛帶領五百人修行者再加入,使得釋迦牟尼的團隊日益壯大,十大弟子6續加入,最終成為了當時最著名的流派。

(6)佛陀的講經說法是沒有文字記載的。據傳,都是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轉述的。所以,佛經開篇都會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代表是他把曾經聽到佛陀的說教轉述給大家。

(7)在古印度真正把佛教揚光大的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阿育王前半生四處征戰殺戮無數,後半生弘揚佛法廣修寺院,供養僧團,把佛教擴大到如今的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地。所以,史學上把阿育王統治時期分為兩個階段——黑阿育王階段、白阿育王階段。如今在中國我們還可以見到阿育王柱,阿育王塔,阿育王廟。

咱們再來說說佛教的一些小常識,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佛法時期,有幾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的小知識。

(1)僧團是不禁肉食的,他們需要次第乞食,一個一個挨個乞食,不可以挑三揀四,被乞食的人家給什麼就要吃什麼。

(2)僧團不接受任何財務上的供養,接受的往往都是一些食物、鮮花,香精還有提供講經的場地等。

(3)關於釋迦牟尼住世說法,有記載的也就是一部《阿含經》。佛教的經書,繁浩如海,很多經書都是後人撰寫的。至於那些經書比較奇幻的部分,大家各自領會,這裡不再贅述。

(4)釋迦牟尼一貫反對神通怪力和咒語。

(5)釋迦牟尼反對個人崇拜,反對畫像雕塑。我們現在能見到的大量佛經和各種塑像畫像都是在佛陀涅盤五百年後才有的。重要的是,釋迦牟尼時代的說法中,除了彌勒菩薩沒有任何其他的菩薩。這就是原始佛教的一大特點,

(6)值得一提的是,彌勒菩薩在咱們中國是個大肚菩薩,笑呵呵的。這個菩薩是五代時期的一個布袋和尚的寫照,其實在原始佛教中彌勒菩薩身姿曼妙。

(7)佛陀弟子頭陀第一的大迦葉,有一個傳說——拈花一笑,這就是後來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禪宗始祖及出典。

(8)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羅睺羅是佛陀的親生兒子,真正屬於釋迦牟尼自創的理論體系是四聖諦,八正道,十二緣起。”

南宮青黛停了說話,開始喝茶,看著居初梅和白草。

兩丫頭聽著有些蒙,還在思索。潘南榭也在看著兩丫頭。

居初梅這時醒悟過來了,說道:“咦,青黛姐,怎麼不說了?還是說完了?”

南宮青黛笑道:“要不,讓潘哥接著說點吧。”

潘南榭搖搖頭,說道:“還是你接著說吧。就當故事說,咱們不討論佛法佛理,只聽淵源。”

居初梅和白草同時點點頭。表示贊同。

南宮青黛欣然點頭,說道:“你們知道嗎?很多佛弟子認為佛陀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可是,佛陀曾經拒絕回答十四個問題,這十四個問題被稱之為十四難記,也叫十四無記,譬如世界到底是有規律還是沒有規律,生命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的,如果涅盤後到底是有還是沒有等。

佛陀不回答的原因,到底是沒想好呢還是不屑回答。無從可知。也無從考據。

喜歡美人倚劍我出鞘請大家收藏美人倚劍我出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