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美人倚劍我出鞘 第236章 薛一菲講小故事

冰兒看著霜兒一臉嚮往的樣子,又看了一眼潘南榭,慢慢又說道:“話說大漢自張騫兩通西域,西域各國也開始與漢朝結交,常有信使往來。

公元前65年,大宛使者回國,漢宣帝依韓增的推薦,任命馮奉世為衛侯使,護送大宛使者回國。馮奉世一行到達鄯善的時候。聽說莎車國國王的弟弟呼屠徵勾結鄰國殺害了國王萬年和漢朝使者奚充國,呼屠徵還自立為王,並勾結西域南道諸國反叛漢朝。

這個時候,馮奉世和副將嚴昌商量,決定就地平定莎車內亂。

當時馮奉世用代表大漢天子的節旄,以漢天子命告諭西域各國,很快就徵得西域南北道各國人馬。隨後馮奉世帶著這西域聯軍圍攻莎車,迫使呼屠徵自殺身亡,而馮奉世更是將呼屠徵的頭顱送到京城長安報捷。

從此漢朝威震西域。當馮奉世繼續護送大宛使者來到大宛後,大宛得知莎車國內亂平息,對馮奉世倍加敬重,贈給大宛名馬數匹。

隨後馮奉世返回長安,他向宣帝報告了平亂的經過,並奉上大宛所贈名馬。

於是漢宣帝非常高興,加封馮奉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到了漢元帝即位,馮奉世又被任命為執金吾,後升光祿勳,主管京師羽林軍。

公元前42年的秋天,隴西的羌人叛漢,漢朝通往西域及西南夷的道路也又一次面臨被阻隔的危險,而隴西諸郡搖盪,勢必影響西域諸國的穩定。與此同時,西漢朝廷財力睏乏,無力出兵,多數大臣主張以防禦為主,馮奉世挺身而出,力排眾議,率軍6萬平息反叛。

同年11月,馮奉世率領諸軍同時出擊打敗了羌人,安定了西部邊境,第二年馮奉世還京升任左將軍,不久又進封關內侯。

然而僅過了一年之後,馮奉世就因病而亡。馮奉世平定莎車,討平羌亂,為西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他的功名僅次於趙充國。

然而西漢的牛人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我們只記得韓信、衛青、霍去病、李廣,像趙充國、馮奉世,很多人未必知道他們的故事。

霜兒你知道嗎?那句流傳千年激勵國人振聾聵的“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人也是大漢名將,叫陳湯。大漢名將數不勝數呢。”

說完冰兒將面前的酒杯裡酒豪爽地一飲而盡。

潘南榭讚賞地看著冰兒,連連點頭。

霜兒喃喃自語說道:“我也想要看歷史書了,不看道門典籍了。”

冰兒說道:“這可不行。雪兒怎麼安排,咱們就怎麼看,反正都要看過來的,先生你說是吧。”

潘南榭點點頭說道:“是的。別急。各有各的用處。你們還很年輕,有的是大把機會看書呢。現在,吃飽的話,撤了酒菜,給我泡茶。”

霜兒冰兒趕緊起身,乾脆利落地收拾了起來。

潘南榭開始喝茶,霜兒冰兒剛想坐下來陪同,潘南榭說道:“裡屋的臥室裡,有兩本書在床頭櫃,你們去看一看,認真看,還有書的旁邊有兩顆丹藥,你們吞服下去,馭氣執行周身經脈。下午就不必陪我了。晚上到了點,咱們修煉。臥室是二進門的最裡面。馭氣執行不會受到任何干擾的。”

霜兒冰兒對視一眼,乖巧地往裡屋走去。

潘南榭剛喝沒幾口茶,老樹進來說道:“那個女警察來了。”

潘南榭聽到老樹說女警察來了,就知道是薛一菲,連忙起身跟著出去迎接。

薛一菲今天穿的是便服,潘南榭雖然跟她已經有過些許親密行為,但是還是會被她每次都驚豔到。

把薛一菲迎到木屋內,薛一菲落落大方地坐下。

潘南榭開始為薛一菲沖泡茶水。洗茶,暖杯,泡茶,捂茶,然後沏茶,端給了薛一菲。

薛一菲端起茶盅,放在鼻尖聞了聞,微笑著抿了一口,輕聲說道:“好茶。”

潘南榭望著薛一菲那張絕世容顏,說道:“今天週一,你來我這邊肯定是無事不動三寶殿。說吧,需要我做什麼?”

薛一菲莞爾一笑,美豔如畫,輕聲說道:“最近我們現有個重大通緝犯潛入本市,行蹤不定,此人六十多歲,身手十分強悍,通緝很多年了,多次圍捕,均為成功。根據行家確認,此人身手是你們道門中傳說的金仙境高手。”說完,淡淡一笑,又端起茶盅抿了一口,一雙美目盯著潘南榭。

潘南榭心領神會,笑道:“作為好市民,我們現線索肯定是第一時間報警。你放心好了。”

薛一菲放下茶盅,說道:“我要活的。他身上有著太多命案。我已經調集了軍武高手,隨時抓捕。你有什麼線索,第一時間告訴我。你也注意安全。”

潘南榭笑道:“知道啦,到時候我們配合警方,提供線索,有沒有獎勵呀?”

薛一菲白了一眼潘南榭,說道:“你還要什麼獎勵?贏了那麼多錢也不知道請客,真是貪得無厭。沒錢。”

潘南榭壞笑道:“我不要錢,我只要你個人對我獎勵一下呀。”

薛一菲俏臉一紅,瞪了一眼潘南榭,說道:“看你表現。”隨後,接著輕聲說道:“你真要小心點啊。”

潘南榭不開玩笑了,正色點點頭,說道:“你放心吧。”

薛一菲頓了頓又,下意識壓低了聲音說道:“唔......最近啊,京畿國警那邊要來人,結合省警要來海川秘密抓捕一名據說是涉黑以及揹負各種金融案的人犯,這事是絕密。而且是程式有問題的,你......”

潘南榭心頭一動,微微點頭,然後一笑說道:“很多時候,當權力被私權所用,公器為利益服務時,這就悲哀了,不過,你相信邪不壓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