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3章 農村包圍城市

調研的結果讓郝仁很受傷,但不是全無收穫。店主人有幾句話說的在理,在一線城市直接和國外品牌競爭,絕對是腥風血雨,別人大手筆一揮,連品牌露出都困難,耀華的體量和利潤絕對不足以正面應戰。想做國產品牌的出頭鳥,很有可能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

但在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就不一樣了。國外大品牌看不上斤斤計較的消費者,在城市花錢爽快的消費者中來錢多快,一個一線城市的門店比幾個三四線城市的門店利潤高好幾倍。

更何況,小城市和農村的商業中心區又小又破,在那裡開店,很容易敗光品牌的高階感,反而失了國外品牌的格調,讓原來的客戶使用起來沒了身份感。

這就是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從農村起步,從小錢開始掙,就不會讓新品牌的競爭情況險象環生,生存變得千難萬難。待到成熟的時機,有實力和國外品牌掰腕子,再農村包圍城市,殺一個回馬槍,重回一線城市。

打定主意,接下來郝仁果然按照趙揚說的,把工作全部交接給了副手韋得利,自己一心一意琢磨起新品牌的上市規劃。

趙揚完全像忘記了這件事一般,照常見客戶、開會、批檔案,後面的例會半個字都沒提。工作十年,郝仁習慣了馬不停蹄地趕工期,突然沒人催了,起初還有點無所適從,不過時間一長就安之若素了,甚至幾次公司重要會議都請假不來。

郝仁帶著湯媛、陳虎、李子健三個思路活泛的年輕人,跑到幾個周邊省份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做調研,一個地方,長則一兩週,短則三四天。白天不幹別的,在銷售電子產品的地方待著,聽消費者來店裡都問了什麼,得到什麼樣的回答就掏錢,得到什麼樣回答就走人,砍價一般到多少錢能接受,什麼產品熱銷,喜歡什麼贈品……

時間久了,雖然他們輪換著去不同店,還是很難不被人家店員人認出來。畢竟這幾人的作息都快和店員上下班一致了,還認不出來,那就是店員眼力有問題了。每當這個時候,幾人只好說想買,但是錢還沒存夠,每天來看看,過過眼癮。

郝仁帶出來的幾個小年輕樣貌不賴,尤其是湯媛,店員就是要生氣,一看人楚楚可憐就不出火來。但郝仁就不一樣了,人高馬大,整個人打理得一絲不苟,明顯不是什麼缺錢的主。再加上只要聽到有價值的談話,就露出一種旁若無人的認真專注,怎麼看怎麼像商業間諜,結果十有八九被人轟出來。

能怎麼辦?換個城市。幾人兜兜轉轉,三個多月遊走了十幾個城市,白天逛店,晚上就在酒店梳理觀察心得總結。

這幾天,郝仁幾人在廣西的一個小城逗留,正好遇上當地壯族的吃新節,下午到晚上都有慶祝,街上的店不到四點都關門了。

幾人也不去湊熱鬧,晚飯後,買了一些零食啤酒在酒店裡聊天。這次郝仁帶出來的年輕人都不是他平時倚重的骨幹,雖然是生產淡季,他一個人抽身還好,把所有業務骨幹都帶出來肯定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

那次會議決策後,郝仁回來就和幾個業務骨幹溝通了,幾個人面面相覷,不無擔憂。雖然郝仁知道,都是一起打拼的隊友,即使大家內心不認可,任務下來他們也照舊執行。但郝仁這次想要的同行人是,可能既有經驗不足,但敢想敢拼的年輕人。老人可能經驗豐富,但慣性思維和心理負擔最重,未必適合。這是一場可能輸的冒險,郝仁想出奇兵,新事用新人,沒毛病。

陳虎,人如其名,虎頭虎腦,性格衝闖,做事麻利。在耀華三年,做的是測試方面的工作,但他不像一個典型的研人員,待人更熱情,也更為健談。郝仁的副手韋得利聽說郝仁是要去調研,第一反應就覺得陳虎很合適,一是專業紮實,看得出門道,二是能說會道,收集資訊能力強。

“陳虎,你家是哪裡的?”郝仁問。

“雲南的山溝溝,一個叫大屯鎮的小地方。”陳虎從開始嘴就沒停過,這會又往嘴裡塞了幾根蝦條。

“那不容易,從小地方一路闖到大城市。”

“我家在的那個小鎮海拔高,出門抬頭就是山,翻過一座還有一座,我小時候就好奇,山外到底是什麼?就拼了命的讀書,想考到沿海看看什麼樣。”

“讓你離開深圳,去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開闢市場,做成了再殺回一線,你敢嗎?”

“那有什麼不敢!回農村熟門熟路,我怕啥?”

陳虎說著拍了拍胸口,一直沒說話的湯媛卻幽幽飄出一句話“你怕啥?你怕沒吃的。”

陳虎錯愕“怎麼?沒錢吃飯?”

認真的模樣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郝仁又把頭轉向陳虎旁邊的高瘦男生,問道“子健,這幾個月的調研,你覺得我們的品牌主導什麼產品好?”

李子健是深二代,父母那一輩開始在深圳淘金,也就是傳說中幹不好就要回家繼承家產的土豪。但他身上沒有一點張狂,相反,他人非常低調樸實,做事踏實可靠,耐得住性子,觀察力也不錯,能在在長篇累牘的規格圖紙裡檢查出錯誤。因此,郝仁想聽聽李子健有沒有些別的角度。

“手機,”李子健毫不猶豫地說。

“為什麼?”

“木心有句詩說過,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人期望和家人朋友保持聯絡是一種本能需求。現在我們國家人口流動大,小地方去大城市,西部往東部流動,國內的人去往國外,手機就是讓人們脫離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聯絡在一起。這個市場太大了,一線城市沒有飽和,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還沒有普及,我們有力的地方,而且客單價高,賣一個手機比賣很多mp3利潤還要好。”

這一點郝仁贊同,最初他在華強北也現了手機產品品牌溢價空間較大,最能帶動周邊配件的銷售。

“調研最大的現是什麼?”

“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因為基礎設施和生活工作習慣不同,人們最重視通話質量和待機時間這些比較實用功能點,反而是鈴聲這些附加功能沒有這麼在意。另外,三四線城市人情社會特徵明顯,人們的購買決策更依賴於親友推薦和口耳相傳,而最能引人們互相推薦的因素就是質量和售後,因為推薦者會特別在意日後人際影響。”

“有沒有和你調研前的看法不同的地方?”

“有,最初我認為三四線城市由於收入低會高度價格敏感。調研中現,對於好產品,消費者也願意花錢,只是他們會在意是否經久耐用。另外,我還注意到,送禮在這些地方很重要,自己節省也願意花錢送禮,包裝能否提現產品的價值很重要。很顯然,之前我們判斷唯有低價才能佔領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是錯誤的,他們要的可能是值,而不是便宜,我們不一定要級低價,透過贈品、套餐等,也能夠讓消費者產生佔到便宜的感覺。”

“說的不錯,那你覺得傳遞什麼樣的資訊能夠說服他們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