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12章 反其道而行之

從趙揚那回來,郝仁隔著門就看到隋祖禹幾人在那裡急得抓耳撓腮。

郝仁又有什麼壞心思呢?他收斂了滿臉的笑意,掛上了三分悲痛,避開眾人的目光,低著頭走進去。

果然,隋祖禹看到他的表情就猜沒護住資源,但又擔心郝仁情緒崩潰,想問又不敢問,於是憋出了一句話“那個,郝仁啊,你別難過啊,這個第一次都是這樣,我們以後讓他們為今天的決定悔不當初。”

“是啊,是啊,郝總,沒事。”大家附和道。

郝仁享受著大家的關心,感覺快玩不下去的時候,一臉壞笑地抬起頭,問道“為什麼要悔不當初,趙總說給我們按5o萬臺生產,後面不夠的也馬上備貨。”

“什麼?”

隋祖禹現在覺得郝仁這個名字真的很嘲諷,面前這人壓根不是什麼好人。看見他,內心總會湧起替天行道的衝動。

隋祖禹正要動手,郝仁也早已做好格擋的姿勢,穆言的高跟鞋聲適時噠噠地響了起來,幾人馬上站得筆直,假裝什麼也沒生過。

穆言來了快一個月,經常目睹郝仁和員工毫無分寸地相處,今天又遠遠地看到幾人在那打鬧,心裡有了一個遙遠的擔心。之前她採訪的那個西裝革履,思路敏捷的郝仁一定是幻覺,以後企業做大了,媒體採訪少不了,他一定撐不了幾次,又要開始胡說八道了。

很多年後,穆言現自己真有先見之明,不僅預見了企業的壯大,而且對郝仁的擔心也不多餘。

穆言走近,和幾位禮貌地打了個招呼,然後對郝仁說。

“老闆,我想彙報下新品的營銷計劃。”

穆言是那種讓人有距離感的美人,她的舉止得宜讓大家在她面前會下意識地矜持起來。郝仁馬上恢復工作的那種嚴肅狀態,其他幾人看有正事,也腳底生風地離開了。

“哦,好。”

雖然之前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新品正式立項之後,基本的功能點也定了下來,營銷側這時就應該根據既定產品賣點進行營銷策劃。這就是之前,隋祖禹為什麼要把研的過程分為各個關鍵節點,就是為了方便各部門根據產品進度來提前準備。

對於營銷側而言,產品上市後的每一個銷售期需要透過不同的渠道,對消費者傳遞不同的資訊,比如上市前先告知有新品牌要到來,上市後介紹產品賣點,銷售旺季布促銷資訊,層層遞進,達到提高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和促進購買的作用。

一個到位的營銷準備工作和研流程一樣漫長,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營銷物料如網頁、平面廣告、影片、新聞稿等需要提前準備好,並且要有備案,避免中間出現問題沒有內容替換。

媒體資源更要提前預約,優質媒體的資源位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提前鎖定,就可能到時候內容準備好也無處傳播。而且,產品一旦上市,就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在自己的熱銷期搶奪媒體資源也是一種常見的競爭手段。有些財大氣粗的企業甚至以年為單位購買媒體資源,哪怕沒有產品上市也要限制競品曝光。

這還是早年間比較簡單的營銷方法,到了後面的數字時代,網路媒體百花齊放,各種輿論領袖構建自己的粉絲群體,更為複雜的智慧營銷工具也應用到消費者分析中,準備期也相應拉長了。

兩人進了總裁辦公室,穆言把手提電腦開啟,螢幕挪過來對著郝仁。

“這是我收集的主流手機產品的一些營銷素材,有幾個特點,一是在大曝光時期投入了費用的5o%以上,具備官方身份的大媒體是塑造品牌形象優選載體,近五年的央視標王都有手機產品的身影;二是,網路媒體投放比重逐年上升,對於更為年輕的人群,是很好的培育搖籃;三,不同型別媒體各自為政的情況正在改變,整合各傳播渠道成為企業更精準觸達使用者的辦法。”

“收集很詳盡,歸納很到位,所以我們是要借鑑的意思嗎?”

“不,我們要反其道而行。”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穆言在媒體多年,深諳如何吸引讀者興趣,現在只不過是變成了吸引消費者注意,道理也是一樣的道理。《紐約太陽報》19世紀7o年代的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解釋新聞說過,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雖然新聞的主旨不應只有獵奇,但天生就應具有眼球屬性。

“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其實,第一點,手機品牌喜歡用官方大媒體來樹立形象,和商場以低店租招募奢侈品來開店一樣,手機借用的官媒的可信度,商城借用的是奢侈品的高階氣質。我們也要借用,但是我們不要透過競標黃金位的方式,掛上廣告的名義,可信度還是會有影響,我們要讓官方媒體以新聞的方式報道我們,而不是廣告,投入少,收效更好。”

“非常漂亮!但如何做到?”

“你看這些國際手機品牌的廣告背景,無一不是營造一種奢華的氛圍,透露的資訊是用我就看起來有錢。我希望我們的品牌不僅僅是一件商品,而是立意可能更深一些,溝通讓世界相連,跨越城鄉差距,跨越東西部差距,幫助更多人迎接時代。這也和我們避開一二線,主打三四線和廣大農村的策略很貼切,而且我還想更凸現農村地區,一是人口更多,二是可以和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資訊化等大題材掛鉤,新聞點很突出。”

“果然做了很多功課。這是第一點,那第二點呢?”

“第二點是網路媒體的興起,讓年輕人接觸資訊的方式生了變化,分享是網路最大的便利,我們可以製造熱點,透過人們的社交屬性來實現成倍的傳播。”

“我聽說過這種策略,只不過很多是透過一些譁眾取寵的方式,傳播量很大,負面聲音也很多。”

“是的,所以我們需要好的切入點,既滿足人們的興趣點,又能引導正面傳播。”

“這個要好好分析一下,一定要謹慎。”

“會的。”

“第三點是什麼?”

“公司初創,費用有限,沒有辦法透過很多媒體去傳遞不同的產品利益,我們只能挑選一個,用大白話集中所有渠道傳播,讓使用者一聽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