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秋莊公

若非贏秦宗族之人,若非真的為秦國著想,何以會說出如此之言!

腦海中暢想著秦國一天下之後的畫面,加持王弟之語,秦國雖一天下,但疆域上的一天下,非真正的一天下,面臨的敵人仍舊很多很多。

儘管敵人很多,但秦王政自覺,他們不可能翻起任何花樣,而且,王弟既然如此之說,想來胸中自有謀略,面上笑意閃爍,探詢之。

“或許,待秦國真真正正一天下之後,再將贏秦子清的名字留在名冊上吧,那個時候,子清應該在騎著一匹馬,行走在秦國安詳的疆土之上,遍覽秦國內的盛川美景。”

微微的舒緩一口氣,想了想,迎著秦王政再一次看過來的期待目光,給了一個平靜的回應,那也是自己最為希望的回應。

“王弟之心,寡人知矣。”

“對於文武之事的抉擇,寡人自想,應該也明白王弟的心意,如果給予王弟相邦之位,估計王弟是決然不答應的。”

“王弟自幼生活在道家天宗之中,一身氣息不入凡俗,強行落於要職,只怕又於修行有損,寡人……似乎已經有了一個上好的答案。”

“明日,寡人開朝會,定會給王弟一個驚喜!”

子清王弟乃是道家天宗之人,雖對於軍政大事有獨到的見解,但想來若是讓其統領國政,一則王弟不會答應,二則以王弟現在的資歷,相邦之位太過。

道家擅長陰陽,通平衡之道,對於過猶不及知之甚矣,那麼,自己就給王弟一個身居要職,一個行動相對和緩許多的位置。

“多謝王兄!”

周清聞聲,頷以對,輕輕一笑。

“哈哈哈,如果王弟入朝堂,那麼,護國法師的之位可就不合也,但,玄清宮仍舊可以存在,王弟可從道家天宗之中,推選一位道者,擔當此職。”

“趙高何在?”

看著眼前周清那同樣有些歡悅的神情,秦王政朗朗大笑,身軀微側,將手中的酒盞放在條案之上,同時,對著偏殿之外守候的少府令趙高一語。

“大王有何事要吩咐趙高?”

呼吸之後,那從周清入偏殿之後,就一直守候在殿外的趙高緩緩的推門而入,在門檻之前,躬身一禮,口中脆聲而語,清晰而又洪亮。

“吩咐尚食坊,快些準備些許酒菜,寡人要與大師宴飲。”

秦王政上前兩步,對著趙高令下。

“喏!”

深深頷,少府令趙高便是接令而退。

“少府令且慢,不知此刻在鴻臺前跪立良久的那人為誰?”

不過,隨著少府令趙高將殿門推開,周清一時間也將靈覺本能的擴散出去,一息之後,泛著淡紫色的眼眸為之流轉,看向身前一側的一個方向。

在興樂宮前的鴻臺場地之前,一位身著灰白色麻衣的青年正跪在那裡,最開始感應到對方的時候,他還在鴻臺前走來走去。

按理說,此人應該會被少府令趙高通傳的,但趙高似乎並未有其言。

“回大師之言,那人為一位齊國士子,名者茅焦,近來多次入咸陽宮,言語衝撞大王,大王不予理會,以至於,此人每隔一兩天便是前來興樂宮一次。”

“前些時日,大師身在韓國新鄭,故而未得知,想不到他今日又來了。”

剛挺直身軀,欲要轉身離去的少府令趙高聞聲,腳步為之一滯,隨即拱手一禮,將鴻臺前的那人身份簡單而語,具體為何倒是沒有言明。

“大師不必理會此人,此人近日來,多次為蘄年宮之事求情,實在是罔顧贏秦宗族的顏面,罔顧秦國之顏面,先前寡人已經殺了二十七個為蘄年宮之事求情之人。”

“本欲殺他,念其為齊國士子,本不欲理會,想來其人竟然這般狂悖,趙高,吩咐下去,在鴻臺前架起大鑊,升起大火,傳語寡人要活烹了他。”

“若其求饒,直接架出去!”

於少府令趙高口中隱晦之語,秦王政倒是神色微變,難不成那茅焦又來了?近日來,多次為蘄年宮太后求情,何以在乎秦國之顏面,實在是腐儒。

大師非外人,是故,上前一步,將其人之事簡單而語,隨即,話鋒一轉,又是一道口令下達,如果在咸陽宮內處死他,只怕玷汙了這大好宮廷。

“哈哈,如果玄清所料不差,這茅焦應該想要效仿當年鄭莊公時期的穎考叔之事,以玄清而觀,現在也是和太后和解的一個機會。”

“大勢已定,秦國需要一個令山東六國覺得仁義之名聲,秦王也需要一個令山東六國之民親近的名聲,大秦兵士勇武,號曰虎狼之師,任何一點對山東六國人心改變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春秋》有語,昔年,鄭莊公初繼位,有其弟共叔段之亂,其母武姜摻和之,鄭莊公怒而將武姜囚禁在城潁,國人皆畏懼。

事後,有大夫穎考叔獻言,因囚母毀孝之惡名,而使得諸侯生出畏懼之心,不合當下征服其餘諸侯國的名聲,就算征服對方,人心也不服,是故,鄭莊公聽之。

身為齊國士子,對於《春秋》之語應該很是熟悉,儘管其心有目的,然如今之時,也不是不可以效法當年的鄭莊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