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他X那麼缺德!

帝國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在做洗~腦的事情,只是區別於針對全民洗~腦應該忠誠於某個個體或是某個集體,帝國的洗~腦是用在其它方面。

忠誠絕對不是依靠洗~腦就能夠萬事大吉的事情,想要讓人一直忠誠除了洗~腦還要時不時進行殺雞儆猴的偉業,比如挑選出某個弱勢或強勢群體,隨便找個理由或是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地屠戮一下,來個全民膽顫,然後再灌輸必須忠誠的思想,不忠誠的群體將會成為下一批被屠戮的物件。

類似的事情總是能夠在歷史上找到影子,如“我大清”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五年的納粹德國。不過吧,總得來說小鬍子可沒有歷代通古斯野豬皮的領狠,甚至是在文化的閹割上通古斯野豬皮也完勝於小鬍子。

帝國的洗~腦主要是在宣傳民眾向地廣人稀的邊郡移民上面,並且十分鬱悶地說,洗~腦並不顯得成功。

倒是有一樣思想被成功的植入,那是關於向外進行掠奪上面,不過得說一句非常真實的話,任何的洗~腦果然還是需要看到血腥,不管是對洗~腦物件還是關於敵人,流血的思想總是比較容易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接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荀子說人性本惡似乎也不是無的放矢?

洗~腦被用在忠誠於某個個體或是某個集體上面,成效絕對要強於在其它上面,那是因為人都有從崇拜的原始欲~望,例如在原始時代信奉一切的神,甚至是到了科技極為達的時候明知道雲上沒有“天宮”也沒有神仙,可是依然有很龐大的群體相信真的有“天宮”或是神仙的存在。

洗~腦一般是被有從來進行人為的造神運~動,那是建立在一定威望基礎上的宣傳。再依靠週而復始的重複,使得原本崇敬的心理變成極度的狂熱,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這種行為都沒有中斷。

只是造神運~動這種洗~腦並不是那麼容易。要前提就是被洗~腦的物件接收到的資訊一定要是希望被接收到的,洗~腦最為忌諱受到一些非洗~腦資訊被知道。乃至於是詆譭所造之神的負面資訊出現,因此一定是需要封閉的環境。(如北棒)

另外,針對個人或集體的洗~腦沒有被反噬自然是無所謂,但只要是出現反噬,後果通常會十分的可怕。那是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一旦再有一些陰魂不散的群體進行針對性宣傳,先前被洗~腦的民眾將會對之前崇拜的物件轉為痛恨,痛恨將致使他們做出愚蠢的行為。等待現上了敵對勢力的當之後,怎麼後悔都來不及了。(如伊拉克)

帝國可沒有打算閉關鎖國,進行個體或集體崇拜的洗~腦根本不具備可行性,再則洗~腦對於一個民族的傷害遠比想象中來得嚴重,那是一種可怕的思想壓制,經過造神運~動的民族要看那個神什麼時候“消失”,“消失”之後還會影響一代人,致使該民族在任何社會進步上都是直停滯不前的狀態。要是造神運~動是一代接著一代,幾代過後一個家國絕對是要全面滯後,不遇到外部威脅也就罷了。遇到了強國進行打擊,毀滅幾乎可以成為定局。

統治從來都不是依靠個人或是集體關於對民眾的洗~腦,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傻瓜。沒得對比的時候情況可能還會穩定,但是有得對比之後人們只會用生活水平去評判統治者是否將他們放在心上,一旦生活不如意或許還真的存在心靈雞湯什麼的,但是對統治者不滿的人絕對會非常多。

通常什麼樣的國家才會出現閉關鎖國的現象?要麼是外敵太多,國家又抗不住,只能是自行封閉起來減少任何的干擾;更多的情況是統治者為了達到一家統治之長久,然後又很清楚內部矛盾非常大,矛盾之所以沒有爆是沒有一個導火索,一旦導火索被點燃必然是要被炸得屍骨無存。這樣一來為了能夠使自己家族長久成為統治者。只能選擇進行任何訊息上的封鎖。

任何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都是脆弱無比的國家,他們用牢籠將自己關起來。使之長久地無法與外界接軌。人是一種需要交流的動物,國家也不能沒有任何的交流。那將會無法保證可以跟緊時代的步伐,甚至會使國家變得孤立和被針對,更加現實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較難以做到自產自足,失去了與外界的交流和必要貿易往來,不但是思想上要全面落後,甚至也註定了國家長久的困苦。

“我們之所以想要與中亞那些國家存在交流,不是為了給他們帶去什麼。”蒙恬其實可以將話說得好聽一些,但對自己人真沒有必要遮掩。他說“我們是想要從他們那裡獲得什麼,然後再給予他們我們想給的影響。”

劉邦是出於一種忐忑心理重新找的蒙恬,兩人已經單獨交流了有一小會。

在忐忑什麼?劉邦是在忐忑不知道需要在西域待多久,也是在憂慮冒頓不被解決的話,哪怕是使節團能夠繼續向西,估計到時候也會異常難受。

劉邦所帶領的隊伍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會長途跋涉數萬裡的使節團,不是那種之前同一族群下的邦交交流,亦不是那種最多走上不足一萬里的異邦交流,是史無前例地會走上數萬裡去與一些遙遠強國交流的使節團。

正常情況下,不同族群的交流總是會有一種現象,那既是一手握著友誼、一手握著兵器。友誼只會在現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才會存在,一旦雙方的實力不對等,伸出的必然是握著兵器那隻手。

華夏大地上的族群與異族之間的交流此前都是怎麼樣的方式呢?回顧一下不知道多少年前的那個黃河源頭小部落,然後再想想近期比較近的周王朝(春秋戰國)時期,不難現華夏族群與異族交流的時候通常都是戰爭、戰爭、戰爭……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然後又一次次地獲得勝利,哪怕是戰敗也不是到了一敗不起的亡國滅種慘況。

敗了咋辦?華夏族群不是沒有對外戰爭失敗的時候,通常敗了一次。龜縮回去修養,不一定是要修養多久,等待合適了又再一次撲上去。反反覆覆儼然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只要自己不是先心虛,正常情況下總是能將對方耗死。一旦出現心虛不採取主動進攻的“死纏爛打”,是選擇全面被動的防禦,就該是被對方“死纏爛打”拖得國力虛弱,其實哪怕是虛弱的時候也沒什麼,虛弱再加上內亂或是一些人自行作死,那沒得說,反正是完了。

“我們的祖先從黃河源頭的小部落展到現在,是一次次建立在對外的侵略之上。”蒙恬非常認真地對劉邦說“所以族群與族群不存在友誼。國家與國家之間也不應當存在和平,友誼與和平是因為打不過。”

劉邦其實是有些暈懵的狀態,他是來說正事的,可是蒙恬一直在說那些他聽不是太懂的理念。

蒙恬自然是看出劉邦懵圈的狀態,但他依然樂此不疲地講述那些理念。

“那個什麼……”劉邦有那麼點受不了“咱們不是在討論怎麼解決冒頓的事情嗎?”

“冒頓啊?取決的是烏孫什麼時候安定,是帝國想要烏孫安定到什麼程度,然後是本土到這邊的運輸線什麼時候可以支撐起一場針對宛國的滅國大戰。”蒙恬臉上掛著微笑,說道“咱們還是繼續來討論怎麼向中亞那些國家輸出我們的價值觀吧?”

劉邦臉頰一抽一抽地說“想要讓他們認同我們的價值觀,不是要先打服他們,使得他們知道或者認可我們的強大。然後才能進行嗎?”

“正確!”蒙恬看上去笑得更開心了“想要打服他們取決的是什麼呢?”

劉邦哪怕是再怎麼遲鈍都該恍然了,徵西兵團不是不想打,身為武人的將較。他們的功名利祿就是建立在戰爭之上,怎麼可能會不想作戰?他抓住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帝國本土到西域的補給線似乎是出了什麼問題?

“嗯,是這樣的情況。”蒙恬頷道“徵北將軍帶著三個軍團與吉脫匈奴已經斷斷續續在開戰,所以是針對峻稷山的戰事已經開打。”

草原之戰啊?為了攻取峻稷山和周邊的草原,帝國做了大量的準備,為的就是要麼不打,一旦開打就勢必要獲勝,不但是獲勝且是要完成實際目標的佔領。

劉邦沒有得到關於草原之戰的資訊。他略略有些冒昧地問“難道是……那邊出現了問題?”

蒙恬是軍方系統,軍方有內部的邸報。邸報上會將帝國正在進行的戰事通報,一些有結果的戰事會比較詳細。沒有結果的戰事則是會有一個粗略戰報。送往徵西兵團最新一期的邸報,上面寫有關於吉脫匈奴正在與徵北軍團“躲貓貓”的記錄。

“啊?”劉邦不是那麼懂軍事,但他的嗅覺一貫靈敏“也就是說,吉脫根本就不計較領土得失,甚至是希望徵北兵團撲進地形複雜的峻稷山?”

“就是那樣的情況,沒有消滅足夠多吉脫匈奴的有生力量之前,徵北兵團不適合撲進峻稷山,雙方的戰事過程是在躲避與追逐之中進行,所以是匈奴人從一系列的教訓已經學聰明瞭……”蒙恬低嘆了一聲“沒有一開始就逼迫吉脫匈奴動決戰,或是進行正面陣地戰,戰事長期化已經成為必然,為了不出現因為輜重不足產生的意外,本土有必要加強對徵北兵團的物資輸送量。”

“所以是……徵西兵團無法採取戰役級別的軍事行動,然後使節團不知道要窩在西域多久?”劉邦是傻眼和近乎於絕望的表情“其他人還有可能因為是還處於西域而被輪換回去,我和陳餘身為使節團的正副使沒有被輪換的可能,不會是要老死在西域吧?”

蒙恬還是比較同情劉邦和陳餘,確實如劉邦所言,國家性質的使節人選更換起來不是兒戲,不到萬不得已根本就不存在輕易更換。

“老死不至於。”蒙恬安慰道“徵西兵團該怎麼行動不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意願,還要看對手會進行什麼樣的選擇。”

劉邦聽得一愣,他用著懷疑地目光看著蒙恬,心裡琢磨“這話聽上去很有煽~動性質啊!他該不會是在暗示我應該採取一些什麼行動吧?”

帝國是在支撐徵北兵團新一輪的草原之戰,可並不代表帝國沒有餘力開啟第二條戰線。會出現目前這種情況,與帝國缺乏資源無關,更不是因為缺少用來保障運輸的人力,是帝國正在試圖調整國策,為即將到來的裁軍做準備,也是控制向外開拓的節奏。這一點不但是劉邦懂,只要是有注意國策變動的人都能察覺出來。

劉邦是越想越覺得有那種可能性,一旦帝國重新將注意力轉到西域來,徵西兵團可以受益,對於蒙恬來說還有另外一項意義。

蒙恬的故主扶蘇不是馬上就要動身前往就番的路上嗎?徵西兵團殺入西域,主要目的是針對西域的擴張需要,未嘗沒有給扶蘇建立封國打前哨的意思?

扶蘇有兩個軍團,受益於皇帝的大力支援,也有一些秦系勳貴多多少少的幫助,應該說秦封國的兩個軍團情況要比魏封國的那個未滿編軍團好上非常多。

秦封國要去的封地非常遠,等於是要穿越整個西域,然後抵達薩迦人原本的地盤,可以想象失去了徵西兵團的幫助,那該是何等的困難。

“近期有一些訊息,有人建議讓使節團與秦王的就番隊伍合流。”蒙恬深深地看了劉邦一眼,說道“他們認為兩支隊伍合流,武裝人員等於是三個軍團,並且從一些例項上來看,三個軍團的戰力並不差,能夠排除掉冒頓的威脅,使得雙方都能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

“&*……&%¥¥”劉邦腦袋裡除了亂碼,剩餘的只有破罵!未完待續。

喜歡大秦之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