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秦時小說家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廈將傾

數十年前,楚國朝政一如如今的韓國,左徒羋原意圖振興楚國,卻沒有任何辦法,眼見家國衰弱,奸佞橫生,無奈,怕也只有一死。

“縱然本侯可以說服大王存韓,然後兵鋒指向趙國與楚國,但……存下來的那個韓國,想來也不是先生所希望看到的。”

“血衣候白亦非更盛當年姬無夜,五代相國張氏一族當為權衡,韓王更是得了喘息之機,對於你之父王,想來你是最為了解的。”

韓非心中所糾結者,不外乎將己身的血脈枷鎖看得太重太重,身為韓國王族,天性中帶著一絲孤傲,那是源至於先祖的榮耀。

眼見族群社稷淪亡,而己身獨存,怕是偷生如此,韓非不願。

但存韓之後的韓國,會是一個什麼樣,也不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自己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崛起之韓,而非如今的韓國。

但……歸根結底,終究還是不願意看到韓國淪亡。

“若非體內沒有流淌韓國王族之血,或許,一切會有所不同吧。”

韓非將手中有些清冷的茶水一飲而盡,神情越的平靜起來。

“先生之才,本侯很是欣賞,當初新鄭相見的時候,就曾言,若然先生能夠放下身上枷鎖,那麼,後世史冊之上,先生之榮光當絲毫不遜色商君。”

“商君之聖,在其學說,亦是在其功業,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刑罰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先生以為己身在咸陽如此存韓,韓王、白亦非、太子等人就真的會感激你?”

“商君之謀,不是為了秦國,先生之法,也不是為了韓國,更不是為了秦國!”

語落,周清從座位上起身,該說的,自己都已經說了,至於如何抉擇,就看韓非自身的了,如果韓非真的想要自尋死路,這次,自己也將無能為力。

轉身離去,行進不遠處已經備好的駟馬高車,北上咸陽之城。

留下韓非一個人在酒肆之中孤坐。

******

“玄清見過大王!”

雲舒、弄玉二人直接返回了府邸之上,周清徑直入咸陽興樂宮內,值未時,秦王政正端坐其上,與群臣商討諸般之事。

左右文武而立,相邦昌平君、長史李斯、廷尉王綰、新任咸陽令馮去疾等,國尉尉繚子、藍田大營上將軍王翦、關外大營上將軍蒙武等人。

一禮而上,左右輕輕頷。

“哈哈哈,武真侯可是好生閒暇了兩個多月,不過來的正好,也可為我等許久未決之事,了斷一二。”

“坐!”

秦王政從位置上起身,單手虛託一禮,行至上高臺,笑著頷,明歲便是五年之期了,也該將最後的事情梳理一二了。

下群臣亦是起身拱手一禮,一語落下,興樂宮內便是多出了一個位置,立於右側最最上,乃是殿中尊貴之所,更在昌平君之上。

“不知有何事這般侵擾大王與諸位?”

對於諸人所謀,周清也是很好奇,再次一禮,跪立條案後的軟榻之上,自有溫熱的茶水獻上,諸般而畢,輕緩一語。

“武真侯以為該如何攻滅韓國?”

此言為身側昌平君拱手一禮,面上帶著淺淺的笑意,為了此事,中樞群臣已經五六次匯聚在此,商榷諸般之事,但終究沒有真正的統一意見。

如今武真侯回來,其人分量甚重,若得言語,說不得,今日便可定下。

“韓國現為秦國藩臣之國,術治權謀橫行,若要將其攻滅,非有大軍出動,否則,必然成為隱患。”

“這一點,想來諸位均明鑑,不知有何疑難之所?”

中樞定策,韓國為要攻滅之國,無論是其所在之地利,還是韓國一直以來的謀秦,都註定它必須是第一個被攻滅之國。

而且,以如今韓國的力量,根本阻擋不了秦國大軍,如此,周清不覺得有什麼疑難之處,面上掠過一絲狐疑,左右看向群臣。

想來必有更深複雜之事。

“武真侯所言不錯。”

“但,武真侯以為該如何對待韓國王族?如何處置韓國降臣貴胄?”

此次出言的是長史李斯,滅韓自然不是問題,但滅韓之後的諸般事情卻成為棘手之事,故而,中樞群臣月來,一直在商討此事。

山東六國中,韓國為滅之國,那麼,滅韓的種種抉擇,當對接下來應對其餘諸國有相當大的影響,舉凡一事,皆涉示範作用,是故爭議頻多,未敢真正決斷。

如果不能夠提前定下這般,那麼,明歲滅韓雖容易,但於其它之事麻煩許多。